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①池非不深也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与例句加点字用法不同的是( )。
例句:亲戚畔之
A.同舍生皆被绮绣 | B.欲信大义于天下 |
C.故人不独亲其亲 | D.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原文: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译文: 作者认为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你认为文中哪个句子最能体现作者的仁政思想?
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侍 坐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夫子哂之。
“求!尔何如?”
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赤!尔何如?”
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点!尔何如?”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
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
曰: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三子者出,曾皙后。曾皙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
“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论语》是记录及其弟子和再传弟子言行的书,是一部体散文集。
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毋吾以也()②如五六十()
③异乎三子者之撰() ④吾与点也()翻译下面的句子。
原文: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
翻译:子路言志之后,孔子为什么要“哂之”?
结合选文,谈谈文中塑造了孔子怎样的形象?
课外文言文阅读
大鼠
蒲松龄
万历间,宫中有鼠,大与猫等,为害甚剧。遍求民间佳猫捕制之,辄被啖食。适异国来贡狮猫,毛白如雪。抱投鼠屋,阖其扉,潜窥之。猫蹲良久,鼠逡巡自穴中出,见猫,怒奔之。猫避登几上,鼠亦登,猫则跃下。如此往复,不啻百次。
众咸谓猫怯,以为是无能为者。既而鼠跳掷渐迟,硕腹似喘,蹲地上少休。猫即疾下,爪掬顶毛,口齕首领,辗转争持,猫声呜呜,鼠声啾啾。启扉急视,则鼠首已嚼碎矣。然后知猫之避,非怯也,待其惰也。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为害甚剧()②猫避登几上()读了选文,你认为狮猫大战大鼠的策略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你从狮猫身上学到了哪些处世的方法?
课内文言文阅读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本文作者,字,南朝梁文学家。
解释划线字。
(1)猛浪若奔()(2)鸢飞戾天()
(3)经纶世务()(4)窥谷忘反()“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写出富春江水的什么特点?表现出作者什么心情?
第三段对山势的描写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书信节选,但没有问候的套话和日常事务的叙述,而是一篇由清词丽句构成的写景小品文。试分析全文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
课外文言文
勉谕儿辈
周怡(明)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字(1分)
(1)由俭入奢易()(2)不敢轻易费用() 作者从物质享受的角度得出的教训是什么?(用原文回答)(2分)
文中“常将有日思无日,莫等无时思有时”是一个警句,它告诉我们什么道理?(2分)
课内文言文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本文作者为代(朝代)文学家(人名)。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水尤清冽()②往来翕忽()
③斗折蛇行()④悄怆幽邃( )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有“绿水平潭,清洁澄深,俯视游鱼,类若乘空”,本文中与此景致相似的是哪一句?(2分)
作者写发现小石潭是“心乐之”,写游鱼是“似与游者相乐”,这与后文的“凄神寒骨”矛盾吗?该怎样理解?
本文是作者山水游记中的名篇,至今被人称颂,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其成为名篇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