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重尝欲作器物,先种梓漆,时人嗤之。然积以岁月,皆得其用。向之笑者,咸来求假焉。此种植之不可已也。谚曰:“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此之谓也。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向之笑者( ) (2)咸来求假焉( )
(3)然积以岁月( ) (4)植之不可已也(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此之谓也”说的是什么道理?对你有何启示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床头捉刀人
魏武将见匈奴使①,自以为形陋,不足雄远国②,使崔季珪代③,帝自捉刀立床头④。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⑤?”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⑥,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魏武闻之,追杀此使。(刘义庆《世说新语》)
注释 :①魏武将见匈奴使:曹操将要接见匈奴的使臣。魏武,即魏武帝曹操。匈奴,古代北方一少数民族。②雄远国:威震远国。③使崔季珪代:(他)让崔季珪代替他(接见匈奴使臣)。崔季珪,名琰,字季珪,据说长得很有威仪。④帝自捉刀立床头:魏武帝自己握着刀在床边侍立。捉刀,握刀。床,古时一种坐具,不是卧具。⑤魏王何如:(你看)魏王这人怎样? ⑥雅望非常:高雅的风采很不一般。
(1)解释加点的字。
①自以为形陋_________②既毕_________
(2)简要概括这篇短文中曹操的形象特征。
阅读周敦颐的《爱莲说》,完成下题。
爱莲说【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下面各组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上植果子松数棵(《于园》)亭亭净植 |
B.益习其声(《黔之驴》)香远益清 |
C.稍近益狎(《黔之驴》)不可亵玩焉 |
D.孰为(同“谓”)汝多知乎?(《两小儿辨日》) 予谓菊 |
下面各组中加点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水陆草木之花
A.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
C.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 D.花之富贵者也 |
翻译句子。(4分)
(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译文:
(2)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本文的体裁是“ ”,主要运用了 的写法,用菊花、牡丹花来衬托莲花,表现了作者 的生活态度。
我国的“国花”是牡丹花。学习了《爱莲说》后,某校七(1)班的同学一致建议定“莲花”为“国花”。请您联系文章的具体内容讲清理由而为他们“代言”。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与儿女讲论文义
(2)俄而雪骤
(3)公欣然曰
(4)未若柳絮因风起文中括号应填的诗句是什么?写出原句并翻译出来。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2)撒盐空中差可拟。用现代汉语描述“柳絮因风起”的情态。
(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① 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旬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帝许臣僚择胜宴饮。当时随从文馆士大夫各为宴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②讲习。一日,选东宫官③,忽宫中除④殊,执政莫知所因⑤。越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宴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 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宴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⑥,眷注⑦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注释】①晏元献公:即晏殊,北宋著名词人。张文节:北宋大臣。②昆弟:即兄弟。 ③东宫官:指辅助太子的官。④除:任命官职。⑤因:依据。⑥事:侍奉。 体:规矩。⑦眷注:指皇上的眷顾。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A.帝许臣僚择胜宴饮潭中鱼可百许头 | B.适值御试进士而此地适与余近 |
C.但无钱不能出耳无他,但手熟尔 | D.公是时贫甚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例句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张文节荐之于朝廷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 B.胡不见我于王 |
C.舜发于畎亩之中 | D.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
下面对文本有关情节的概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晏殊做童子的时候便被推荐到朝廷,参加进士的应试。 |
B.皇上选拔晏殊做东宫官,是看中他不参加宴饮社交,注重学习,为人谨慎厚道。 |
C.晏殊没有参加宴饮是因为家里贫穷,不能去参加。 |
D.晏殊得到朝廷的赏识主要是因为他刻苦学习。 |
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4分)
臣旬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甲)余闻而愈悲。孔子曰:“苛政猛于虎。”吾尝疑乎是,今以蒋氏观之,犹信。呜呼!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实在)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丈夫的父亲)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年轻人,指他的学生)识(记住)之:苛政猛于虎也。”填空:(3分)
甲段文字选自《》,“说”是古代的一种( ),跟现在的( )大体相似,是议论文的一个分支。作者( )是( )朝著名的文学家。乙段文字选自《》在甲、乙段中分别找出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
甲: 乙:写出下列句中加线字的解释。(2分)
(1)苛政猛于虎也()(2)昔日吾舅死于虎()
(3)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4)子之哭也()翻译
(1)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
(2)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甲段文字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读了乙段文字,你对孔子有怎样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