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晏元献公为童子时,张文节① 荐之于朝廷,召至阙下。适值御试进士,便令公就试。公一见试题,曰:“臣旬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上极爱其不隐。及为馆职,时天下无事,帝许臣僚择胜宴饮。当时随从文馆士大夫各为宴集,以至市楼酒肆,往往皆供帐为游息之地。公是时贫甚,不能出,独家居,与昆弟②讲习。一日,选东宫官③,忽宫中除④殊,执政莫知所因⑤。越日进复,上谕之曰:“近闻馆阁臣僚无不嬉游宴赏,弥日继夕,唯殊杜门与兄弟读书,如此谨厚,正可为东宫官。”公既受命, 上面谕除授之意。公语言质野,则曰:“臣非不乐宴游者,直以贫无可为之具。臣若有钱亦须往,但无钱不能出耳。”上益嘉其诚实,知事君体⑥,眷注⑦日深。仁宗朝,卒至大用。
【注释】①晏元献公:即晏殊,北宋著名词人。张文节:北宋大臣。 ②昆弟:即兄弟。 ③东宫官:指辅助太子的官。 ④除:任命官职。 ⑤因:依据。 ⑥事:侍奉。 体:规矩。 ⑦眷注:指皇上的眷顾。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帝许臣僚择胜宴饮潭中鱼可百许头 | B.适值御试进士而此地适与余近 |
C.但无钱不能出耳无他,但手熟尔 | D.公是时贫甚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下列句中加点的“于”与例句中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张文节荐之于朝廷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 B.胡不见我于王 |
C.舜发于畎亩之中 | D.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
下面对文本有关情节的概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晏殊做童子的时候便被推荐到朝廷,参加进士的应试。 |
B.皇上选拔晏殊做东宫官,是看中他不参加宴饮社交,注重学习,为人谨慎厚道。 |
C.晏殊没有参加宴饮是因为家里贫穷,不能去参加。 |
D.晏殊得到朝廷的赏识主要是因为他刻苦学习。 |
将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4分)
臣旬日前已作此赋,有赋草尚在,乞别命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
初,晖①同县张堪素有名称②,尝于太学③见晖,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晖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晖以堪先达④,举手未敢对,自后不复相见。堪卒,晖闻其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⑤之。晖少子怪而问曰:“大人不与堪为友,平生未曾相闻,子孙窃怪之。”晖曰:“堪尝有知己之言,吾以信于心也。”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晖:朱晖,与张堪同为东汉人。②名称:名声,名望。③大学:汉朝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④先达:指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⑤赈赡:救济,周济。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晖同县张堪素有名称:(2)举手未敢对 请翻译下面句子。晖闻妻子贫困,乃自往候视,厚赈赡之。
结合文中朱晖的言行说说他是个怎样的人。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雍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解释加点的词。
(1)学而时习之
(2)为人谋而不忠乎
(3)四十而不惑
(4)饭疏食饮水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温故而知新。
(2)切问而近思。“吾日三省吾身”阐明了什么道理?“传”“习”之本是什么?
请用自己的语言写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原因。
【甲】陋室铭
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爱莲说》(节选)
周敦颐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斯是陋室( ) (2)可以调素琴( )
(3)陶后鲜有闻( ) (4)宜乎众矣(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甲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这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怀?
两则选文均用了对比的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文言阅读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 是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是时期伟大的家,教育家。
划分下面句子的节奏,只限两个停顿。
温 故 而 知 新,可 以 为 师 矣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人不知而不愠()②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学而不思则罔()④诲女知之乎() 翻译句子。
①为人谋而不忠乎?
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讲述了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为人处事等方面的道理。请从选段选择一例,结合自己的经历,就某一方面阐述的道理谈谈对自己的启迪。
文言文阅读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解释下列加点字
选贤与能()矜、寡、孤、独、废疾者()
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②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总领全文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照应此句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所描绘的大同社会的景象是(用原文回答)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