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解释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
(1)空乏其身: (2)又何间焉:
(3)而后喻: (4)乃入见: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2)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甲文第一段列举六位名人的经历,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两个文段都体现了一定的治国思想,请分别简要概括。
(届浙江绍兴中考)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②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③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①日() 信() 2)道() 食() ③固() 以()
斗牛与飞雁苏轼
有藏戴嵩①“斗牛”②者,以锦囊系肘自随,出于客观。旁有牧童曰:“斗牛力在前,尾入两股间,今画斗而尾掉,何也?”
黄荃③画“飞雁”,头足皆展。或曰:“飞鸟缩头则展足,缩足则展头,无两展者。”验之,信然。
【注释】①戴嵩,又作戴松,唐代名画家。②斗牛:戴松所画的斗牛图。
③黄荃:唐末宫廷画师,擅长花鸟画。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尾入两股间 (2)何也 (3)信然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句。(2分)
飞鸟缩头则展足,缩足则展头,无两展者。选出与“画斗而尾掉”中“而”用法相同的一项()
A.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 | B.跪而拾之以归 | C.学而不思则罔 | D.敏而好学 |
下列选项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黄荃与戴嵩都是著名画家,与作者是同一时代的人。 |
B.藏“斗牛”图者将“斗牛”图带在身边,是怕图画丢失。 |
C.牧童认为“斗牛”图与真实情况不符,所以发出“何也”的疑问。 |
D.“信然”一词,是作者赞叹黄荃的“飞雁”图画得十分逼真。 |
解释下列加点字词。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齐之习 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
左右 (2)习
对 (4)为
文言文阅读13分
读《桃花源记》完成问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词的的含义。3分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悉如外人()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下面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2分
A.仿佛若有光 仿佛 |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阡陌 |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 |
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无论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译文: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译文:“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中人们怎样的特点;他们在送渔人离开时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也”是因为什么?2分
世外桃源寄托了陶渊明怎样的社会理想? 2分
阅读《爱莲说》,完成小题。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濯清涟而不妖()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陶后鲜有闻()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