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语段,完成各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绲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乙】

    徐中行,台州临海人。始知学,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至京师,首谒范纯仁,纯仁贤之,荐于司马光。光谓斯入神清气和,可与进道。会福唐刘彝赴阙,得瑗所授经,熟读精思,攻苦食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乃归葺小室,竟日危坐,所造诣人莫测也。父死,跣足庐墓,躬耕养母。推其余力,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晚年教授学者,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不失其性,不越其序而后已。

                                                                                                                       

(选自《宋史•徐中行传》)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A.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所造诣/人莫测也

C.葬内外亲及州里贫/无后者十余丧。

D.自洒扫应对格物致知/达于治国平天下

(2)解释下列加点定的词语。

①主人日再食:  

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③闻安定胡瑗讲明道学:  

④会福唐刘彝赴阙:  

(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当余之从师也

②其徒转相传授,将往从焉

B.①久而乃和

②光谓斯人神清气和

C.①乃归葺小室

②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D.①所造诣人莫测也

②夫大国,难测也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夏不扇,冬不炉,夜不安枕者逾年。

(5)【甲】【乙】两文都表现了古人求学的  ,【乙】文还表现了徐中行做人行事方面的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一词多义 文言实词 朗读节奏划分 文言翻译 文言文阅读综合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线面题目。
①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②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③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 分)
(1)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2)先帝不以臣卑鄙
(3)深入不     (4)庶竭驽钝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2)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文中提到的“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是作者向后主提出的第三条建议,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②③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临危受命和。(用四字短语作答)。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第③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回答)。

更渡一遭 
昔有人得一鳖,欲烹而食之,不忍当杀生之名,乃炽火使釜①水百沸,横筱②为桥,与鳖约曰:“能渡此,则活汝。”鳖知主人以计取之,勉力爬沙③,仅能一渡。主人曰:“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欲观之。”—— [南宋]岳珂《桯史》
【注】①釜:锅。  ②筱:竹条。  ③爬沙:指缓慢爬行。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欲烹而之    (  )    (2)炽火使釜水百沸 ( )
(3)横筱桥()    (4)则汝 (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汝能渡桥,甚善!更为我渡一遭,我欲观之。
鳖的主人是个什么样的人?本文有什么寓意?
                                          

《与朱元思书》 [南朝·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本文特别讲究文体的形式,主要采用四字句和六字句,对句整齐,音韵和谐,从文体上说是属于文。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1)天山色 (2)互相邈 
(3)鸢飞天者 (4)窥谷忘 
将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面对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郢①书燕说
郢人有遗相国书者,夜,火不明,谓持烛者曰:“举烛。”云而过书举烛。举烛,非书意也。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贤而任之。”燕相白王,王大悦,国以治。治则治矣,非书意也!今世学者,多此。
①郢(yǐng):楚国的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1)()(2)() (3)()(4)()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划线词的含义。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郢人谓持烛者“举烛”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回答)
作者写作本文的目的是()

A.指出郢人做事粗枝大叶,贻笑大方。 B.肯定燕王善于采纳谏言,治理国家。
C.表明治国的根本在于举贤而任之。 D.批评今世学者牵强附会,曲解原意。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题目。
《论语》十则
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5.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6.于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7.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8.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9.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10.(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4分)
(1)与朋友交而不乎信:___________
(2)不为乐之至于斯也图:___________
(3)富与贵是人所欲也之:___________
(4)先行其言后从之而:____________
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文中有很多语句都己成为成语,请你写出其中的两个。( 2分)
本文是儒家修身之言,讲的是做人的道理。请从后面六则中任选一则,联系生活谈谈对你的启示。(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