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1改编自英国学者艾瑞克·霍布斯邦《帝国的年代1875—1914》一书,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
| 国家 |
百分比 |
国家 |
百分比 |
| 英国 |
0 |
俄罗斯 |
38 |
| 德国 |
13 |
意大利 |
18 |
| 法国 |
20 |
美国(1913) |
30 |
表一
A. 英国仍然坚持自由贸易政策
B. 美俄等国自此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
C. 欧美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矛盾加剧
D. 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关税税率
《十二铜表法》规定,凡涉及公民的生死问题时,需要执政官主持的人民大会(元老院)作出决定;凡属科处罚金一类的犯罪,就交由平民团体审判。这表明罗马法()
| A.量刑程序不统一 | B.平民的利益得不到保障 |
| C.崇尚秩序和平衡 | D.习惯法影响深远 |
从1972年起,毛泽东、周恩来批准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大型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建成了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这表明()
| A.毛泽东执政时开始启动对外开放 |
| B.外交突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
| C.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拉开 |
| D.中国开始引进外资发展生产 |
孙中山就任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中国纪年的变革()
| A.是当时政治体制演进的结果 |
| B.说明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
| C.是帝王纪年发展的必然产物 |
| D.表明民族主义的目标得以实现 |
1906 年,清政府成立税务处,计划并入度支部(即原来的户部);并将原隶属于外务部的海关总税务司移交税务处管辖。清政府还声明不会改变海关内部制度。此举反映出清政府试图()
| A.从列强手中收回海关管理权 | B.排除总税务司干预外交事务 |
| C.摆脱列强对财政命脉的操控 | D.改变屈辱的半殖民地的境遇 |
学者张鸣认为:如果没有太平天国这个插曲,中国融入世界还会晚若干年。他这样说的理由是()
| A.太平天国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发展 |
| B.太平天国政府执行对外开放政策 |
| C.太平天国运动客观上催生了洋务运动 |
| D.太平天国运动迫使清政府对外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