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演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在我们中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参加万隆亚非会议的各国求同的基础是
①反对殖民主义 ②维护民族独立
③共同的社会制度 ④发展经济、寻求合作的愿望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1937年罗斯福总统呼吁法院改革时说道:“当然,这三驾马车即政府的三个部门──国会、行政部门和法院。其中两匹马今天正在协力拉曳;而第三匹却不然……法院的所作所为已不像是一个司法机关,却像一个政策机关了。”由此可见,罗斯福推动法院改革的现实意义在于
A.改革分权制衡的体制 | B.减少推行新政的阻力 |
C.全面扩张总统的权力 | D.反对法院的越权行为 |
读下面图文资料,对下图理解正确的
A.体现了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 | B.带有明显的宗教改革意图 |
C.从根本上否定了中世纪文化 | D.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需求 |
古罗马著名政治家西塞罗(公元前106——公元前43)有句名言:“没有什么比认识到我们生来是为了正义更能让我们变的崇高了,法律不是靠我们的意志而是依靠其本性来实施的。”该言论
A.是古罗马法律律令系统化、法典化的总结 |
B.是对罗马帝国《万民法》精神的理论阐释 |
C.是近代欧美国家立法、司法的理论源头 |
D.是新兴资产阶级建立法治社会的理论基础 |
永乐九年(1411)公布关于杂剧的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象,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A.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 B.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
C.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 D.市民文化危及封建统治基础 |
北宋王辟之《渑水燕谈录》记载:“赡(人名)初造墨,遇异人传和胶法。…赡死,婿董仲渊因其法而加胶,墨尤坚致,恨其即死,流传不多也。”清代施闰章《蠖斋杂记》记叙:“(宋)有舒翁工为玩具,翁之女尤善,号曰舒娇,其炉瓷诸色,几与哥窑等价。…相传陶工作器入窑,变成玉。工惧事闻于上,封穴逃之饶。”上述两则记述反映的共同问题是两宋时期民间手工业
A.开始超越官营手工业 | B.技术传承具有封闭性 |
C.受官府压制,发展艰难 | D.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