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冷战”结束后,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 |
| B.欧盟建立后的一些举措,有助于推动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
| C.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形势好转,国际地位有了很大的改善 |
| D.时至今日,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终于形成 |
据1938年4月9日伦敦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天津至江苏南京的浦口)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胜利当属于中国。”上述报道的战役
| A.打破了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狂妄计 | B.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 |
| C.取得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 | D.极大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
毛泽东曾说“农民在乡里造反……乃是广大农民群众起来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乃是乡村的民主势力起来打翻乡村的封建势力。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不法地主阶级,是几千年专制政治的基础,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的墙角。打翻这个封建势力,乃是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据此判断当时的背景是
|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 B.“工农武装割据”的开展 |
| C.全民族抗战局面形成 | D.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开展 |
《辛亥百年》组歌第一乐章写道:“百年痛史,承载太多苦难彷徨;百年呼喊,彰显民族贲然血性;百年奋斗,铸就民族不屈性格;百年山河,矗立不朽民族丰碑。”就顺应世界历史发展趋势而言,辛亥革命所铸就的“民族丰碑”是
| A.揭开了走向共和的历史篇章 | B.促进资本主义的持续发展 |
| C.推翻了腐朽的封建制度 | D.实现了民主共和的革命目标 |
“议会采一院制或两院制,行政权由总统或内阁掌握,当日所写之宪法与下面一大群农村组织之关系极微,因为乡民的识字率一般认为只5%,农民只能集体指挥……传统的管制办法着重男人优于女人,年长的优于年幼,读书明理的优于目不识丁,这和全民投票的原则以及每一个人都有同等经济之机会不仅不相衔接,而且大相径庭。”这里评论的“宪法”最有可能是
| A.1787年美国宪法 | 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
| C.1875年法兰西共和国宪法 | 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 | 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力 |
| 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成 | 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