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休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齐家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修生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D.规范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宋明理学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我国钢铁工业能不能以最高的速度,比如说,每年产量的增长率不是百分之几、百分之十几或者百分之几十,而百分之百甚至更高的比例发展呢?答曰:可能性是存在着的,问题是我们想不想、要不要高速度?我们想要,就有,不想要,就没有。”上述认识导致()

A.人民公社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左”倾思想产生 D.“二五”计划提前完成

费正清提出:“资产阶级黄金时代的乌托邦在现代中国经济思想发展中占有特殊地位,它反映了那个时代转瞬即逝的现实: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却是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这说明中国近代民族资本发展具有()

A.半殖民地性质 B.半封建性质
C.不平衡性 D.先天不足

“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据此可知,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在于()

A.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为民族资本发展创造条件

直到1900年左右,中国文化一直在变,一直在反省,但没有对新奇贪得无厌的追求,没有古今的原则之争。追求新知,探求异乡的渴望,他们也不是没有,但不像17世纪欧洲文化那么普遍。这主要是因为()

A.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B.小农经济的保守性
C.文化专制的残酷性 D.闭关锁国的封闭性

清代早期,江苏宜兴任氏祠堂家祭的对象,一改按辈分排列祖先的惯例,除一族祖先之外,其次即是官员和有钱财的人,再次则是所谓有一善一行的人,最后才是本宗族的一般平民祖先。此类现象并非个例,引起了卫道之士的批评。这反映出当时()

A.宗法观念崩溃 B.批判思潮产生
C.君主专制强化 D.商品经济发展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