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9年8月,一份讣告这样说:“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器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它是指
| A.蒸汽机 | B.电动机 | C.珍妮机 | D.内燃机 |
“朝秦暮楚”是战国时期人才流动频繁的真实写照,与这一时期有才能的人得以重用有关的背景因素不包括
| A.政局动荡不安,战争频繁 | B.平等思想已成为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
| C.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 D.重视人才成为统治者的普遍政治倾向 |
将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进行比较,表达错误的是
| A.都是在较为困难的情况下实施的 | B.都是在一定限度内对资本主义的恢复 |
| C.都是为了促进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 D.都注重调整生产关系,符合实际需要 |
下表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现象,其产生的积极影响主要是
| 厂商/合作者 |
产品/服务 |
成 本 |
| 苹果(Apple美) |
设计 |
— |
| 东芝Toshiba(日) |
闪存、触摸屏 |
$ 40.00 |
| 三星Samsung(韩) |
应用处理器 |
$ 14.46 |
| 英飞凌Infineon(德) |
相机组件、GPS接收器 |
$ 11.80 |
| 富士康 Foxconn(中) |
组装 |
$ 6.50 |
注:$是美元的简称——《iPHone手机部分零部件生产情况表》
A.利于产业结构的调整B.推动信息技术的更新
C.促进中国经济迅速发展D.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有学者说美国的财政中心从华尔街移到了华盛顿。后来,世界金融中心也从伦敦转移到了纽约。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
|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
| C.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 |
| D.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关贸总协定的签订 |
1922年底,列宁说:“我们在集体农场上做了很多愚蠢的事,集体农场不是今日之决策。”而后来斯大林却大张旗鼓开展农业集体化,建立集体农场。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新经济政策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 | B.苏联找到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
| C.斯大林修正了列宁不务实的政策 | D.苏联开展工业化建设迫切需要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