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年11月7日晚,“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一声炮响,拉开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总攻冬宫的序幕。这是世界历史上哪一次革命的情景
A.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 B.俄国二月革命 |
C.法国巴黎公社革命 | D.俄国十月革命 |
德国学者迪特里希·施万尼茨在《欧洲:一堂丰富的人文课》中描写了欧洲某个时期出现的一批“知识分子”:他们推崇理智,将其视为一切社会机构的最高法官;他们组织对神话、教条和迷信的斗争。在他们眼里,教会是愚民政策的代表,基督教所宣扬的教义简直就是荒谬无比。这里的“知识分子”是
A.古希腊时期的智者 | B.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 |
C.宗教改革时期的新教教士 | D.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
尼尔·弗格森在其著作《文明》中指出:“新教不仅让西方人学会了工作,也学会了节俭与识字。……新教带来的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下列宗教改革的各项主张中,最有利于“人们文化水平的提高”的是:
A.灵魂得救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 | B.反对向教会购买赎罪券 |
C.人人有权阅读和理解《圣经》 | D.教会应从属于国家 |
“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和他的奴隶遗留给任何他喜爱的人。假如一个人死后没有遗嘱,也没继承人,就该在父系亲族中找一位最亲近的亲属作为继承人。如果没有任何亲属,遗产应交给他那一族的人。”该段文字最有可能出自:
A.《十二铜表法》 | B.《权利法案》 |
C.1787年宪法 | D.《拿破仑法典》 |
罗马帝国法学家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反映了罗马法
A.重视国有财产的保护 | B.体现契约至上的原则 |
C.审判程序较为简洁 | D.取决于贵族对法律的解释 |
有人把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体形象比喻为“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意思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这种政体的核心是( )
A.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 |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
C.市民的整体素质低 | D.革命的彻底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