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形成对各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十款 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颁发捕获敌船许可状;铸造货币;发行纸币;使用金银币以外的任何物品作为偿还债务的货币……。任何一州,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口货或出口货征收任何税款,但为执行本州检查法所绝对必需者除外。任何一州对进口货或出口货所征全部税款的纯收益供合众国国库使用;所有这类法律得由国会加以修正和控制。任何一州,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征收任何船舶吨位税,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除非实际遭到入侵或遇刻不容缓的紧迫危险时不得进行战争。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二 总的来说,美国的民主之所以能够做到“原则民主”与“程序民主”并重,主要就是因为它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继承。这种综合并不容易:它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
——摘编自《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长期的分裂局面使得德意志民族无法作为整体来追求国家现代化,因此远远落在英、法等国后面。1870年后,旧的容克地主贵族通过对外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并掌握了现代化领导权,在随后短短30年间,德国完成了经济起飞,在工业生产方面甚至超过英、法。不过,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给德意志民族带来无穷灾难。
——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归纳材料一中联邦政府的权力。分析本条款产生的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民主“产生于对英法政治文化民主性精华的综合继承”这一论断的理解,并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内容说明美国的民主政治是妥协的产物。
(3)材料三中“现代化领导力量的‘错位’”是指什么?这种“错位”给德国政体和世界分别带来怎样的影响?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华盛顿在美国独立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日本聘请的外国专家——在日本人的监督下——从1875~1876年的五六百人,上升到1890年的3000人左右。然而政治和意识形态方面的选择就困难了……于是,不到20年便出现了一股反对极端西化、极端自由化的势力……(他们)实际上是想制造一个新的以崇拜天皇为核心的国教,即神道崇拜。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材料二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的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搬日本的经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1)日本能够顺利向西方学习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2)日本是怎样学习西方的?有什么突出特点?
(3)材料二对戊戌维新作出了深刻的评析,你是怎样理解的?

阅读下列材料: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在20世纪最初20年间提出了“宋代近世说”为核心的中国历史时代划分学说和 “中日文化同一体”、“文化中心移动说”的中日文化关系论。对清末中国的研究,对辛亥革命以后中国陷入政局反复动荡、军阀割据的黑暗时代的失望,促使他去追寻他所看到的这些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现象,到底是怎样形成的?是在中国史上的什么时期开始形成的?他找到的答案就是“宋代”。他发现“宋代以来的近世”是中国目前弊端的根源,是中国走向未来所必须克服和超越的对象。
关于中国文化发展的趋势问题,他提出“文化中心移动说”,他预言:东洋文化的发展,有时还会越出本民族、本国的界限,形成一个“东洋文化圈”。今后,中国文化的中心将移至日本,将由日本来代替中国实现中国文化的复兴,这就是近代日本的国家使命、文化天职。
评材料中内藤湖南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对日本的占领不能重蹈德国的覆辙,我不想分割管制或分区占领。我不想给俄国人以任何机会,再让他们像在德国和奥地利那样行动。
——《杜鲁门回忆录》第一卷
材料二 ……美国首先是一再削减直至免除日本对美国的战争赔偿,并将已拆迁的工业设备全部发还日本。同时,美国还向日本提供恢复生产急需的资金和物资。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
材料三在资本输出方面,日本一方面限制美国资本在本国的无限制发展,一方面大力推行自己的资本输出,其资本输出的增长速度比美国要快的多。它的资本也大规模地流向美国国内……日本在美国的直接投资在1960年时还微不足道,1970年也只有2.3亿美元,1980年时就达到了42.2亿美元。
——《20世纪世界史》
材料四中曾根内阁(1982—1987年)是战后日本政治的重大转折时期,这一转折的重要标志是中曾根提出“战后政治总决算”的口号和日本要成为“政治大国”(或“国际国家”)的国家发展目标。
——《日本史》
材料五据美国《市场观察报》2010年11月13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13日在横滨与日本首相菅直人举行了会谈,重申美日同盟关系,并称我们始终不遗余力地维护艾森豪威尔总统很久以前阐明的那种精神,即一种平等且相互尊重的伙伴关系。还称赞双方关系是 “两国安全与繁荣的基础”……
——腾讯新闻网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结束到 50年代初期美日关系特征的形成原因。
(2)据材料四,指出日本20世纪80年代对外政策的变化,结合材料三简要分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这种变化对当时国际关系格局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关系发展变化的轨迹。据此,你认为影响国家关系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19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沃勒斯坦在其《现代世界体系》中分析16世纪“欧洲世界经济体”时,提出了“中心国家”、“边缘地区”等概念术语。“中心国家”是指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有优势的国家,“边缘地区”的特征是本土国家很虚弱,包括从根本不存在的国家(指处于殖民地状态)到自立程度很低的国家(即指处于新殖民地状态)。
(1)依据材料一中的观点,指出19世纪中后期的“中心国家”中最强大的是哪个国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世界地位确立的原因。(7分)
材料二 1946年冬,西欧出现了百年未遇的严寒,燃料和粮食严重匮乏。欧洲有几十、上百亿美元的赤字,这对美国经济也构成了真正的威胁。欧洲如果不从美国得到美元就无力购买美货。同时,严重的经济状况又引起社会动乱,法、意、英等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法、意共产党威信空前提高。1948年4月至l 952年6月,4年时间,美国共拨款援欧131.5亿美元,接受这一法案的西欧国家,他们的经济计划应受美国监督,应撤销关税壁垒、降低关税税率等。
——编自段炳麟《世界当代史》
(2)材料二反映了二战后美国与西欧之间的什么关系?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种关系的原因。(8分)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不得不承认西欧的伙伴地位,表示“决心用一种新的彬彬有礼的态度来很好地倾听北约伙伴的意见”,并把1972年定为“欧洲年”,以示对西欧的重视。1974年,出任欧共体执行主席的联邦德国外长谢尔说:“在‘九国’商谈有关政治行动,组织结构和自己前途的每一个谈判桌上,我们不能保证都有美国的座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美国与西欧之间关系的变化所产生的影响。( 4分)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公元960—1280年间,中国人均收入提高了l/3,而人口几乎增加了1倍。到了13世纪,由于水稻种植的广泛发展,3/4的人口生活在长江以南.……1700—1840年间人口增加了3倍多,但人均收入并没有下降。
中国在之前的近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但到了19世纪90年代,他的这个位置被美国所取代,中国GDP被美国超过的确切时间,是中日签订《马关条约》的1895年。
——摘编自安格斯·麦迪森《中国经济的长期表现》
(1)材料中所说的“公元960—1280年间”和“1700—1840年间”分别是指哪两个时期? (2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在之前的近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的原因。(8分)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到了19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何以能超越中国”?(8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