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
A.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 B.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 |
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 D.它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贡献 |
费正清在《近代中国历史的透视》中说:“(辛亥)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指各省纷纷宣布独立)就是反中央集权的。”他认为辛亥革命
A.结束专制统治 | B.引发军阀割据 |
C.强化中央集权 | D.实现民族独立 |
太平军进入湖南后,湖南巡抚骆秉章未经朝廷允许私自采取减税措施,免征厘金和盐茶税、减征地丁银,由是军民大悦。“在出口货方面……,它们的数量和价值都大为增加,湖南成为我国首要的茶叶输出大省,而上海则成为首要的市场。”由此可见
A.太平天国领导人重视商品经济发展 |
B.清政府认识到赋税沉重的消极影响 |
C.湖南进行财政改革的主要目的是镇压内乱 |
D.各通商口岸在中国的贸易地位日趋重要 |
柏克在《法国革命论》指出:“1793年末,几乎全法国的教堂都被关闭或改成了‘理性庙’;行政命令各色人等一律以‘公民’相称;激进的妇女在菜市、路口巡视,强迫其他妇女一律穿长裤、戴红帽……革命者陷人到一种‘民主的专制’的泥潭”。这表明这一时期的法国
A.推翻了封建等级制度 |
B.实现了政治民主与社会平等 |
C.使人民获得政治权利 |
D.一定程度上背离了自由原则 |
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
C.工业生产结构的变化 |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此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对海外扩张的贡献 |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
C.突显了企业家在海外扩张中的作用 |
D.资本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