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面是关于 “测食用油密度”的实验讨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小明的方案:
a. 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46g,
b. 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70g,
c. 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如图所示),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      cm3

d. 测得的食用油的密度ρ=       g/cm3.
(2)为了研究实验中食用油残留对测量结果的具体影响,老师做了如下实验:在各种规格的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放置一会儿,将全部的油沿杯口倒出,得到如下数据:

烧杯规格/ ml
500
250
100
50
空杯质量/g
146
100
46
34.5
杯和剩余油的质量/g
151
103
48.5
35.8

若小明实验使用的是100 ml的烧杯,则小明测量质量的数据需要  (加/减)  g,否则其测得的密度值         (偏大/偏小).
(3)为了减小实验误差,请你写出改进后的测食用油密度的方案:
a. 用已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              
b. 把烧杯内的食用油适量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用油的体积为V,
c.                                      .

科目 物理   题型 实验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物质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兴趣小组用以下实验装置“探究从斜面上下滑的物块,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中让木块分别从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沿光滑斜面下滑,最终静止在与斜面相接的水平木板或铺上棉布的板上.用刻度尺测量每次开始下滑时的高度h和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s,记录如下表:

实验序数
水平板面
高度h/m
水平距离s/m
1
木板
0.20
1.00
2
木板
0.40
2.00
3
木板
0.60
3.00
4
铺上棉布的板
0.20
0.50
5
铺上棉布的板
0.40
1.00
6
铺上棉布的板
0.60
1.50


(1)分析1、2、3次实验可得:木块在木板上滑行的水平距离s与在斜面上释放时的高度h的关系式为s=
(2)比较1与4,2与5,3与6次实验可得:在斜面上释放的高度相同时,木块在水平板面上滑行的距离与有关;
(3)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张明同学“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实验”的电路如图a所示,当把电流表分别在A、B、C三处时测得电流如下表所示.请你帮他完成如下几项工作:

测量处
A
B
C
电流(A)
0.5
0.2
0.3

(1)比较右表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是:
(2)张明把电流表接入A点,当闭合开关时发现电流表指针如图b所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是
(3)当张明更换电压不同的电源后,将两个电流表分别接入如图c甲所示的两个位置测量,此时电流表A1和A2读数分别如图c乙所示,请你帮忙读出电流大小分别是:A1表为A,A2表为A,由此可知过灯泡L2的电流大小为A.

学习了简单电路的知识后,九年级2班和3班的同学将探究走廊应急灯的两个小灯泡是串联还是并联.闭合开关,两个小灯泡同时发光;断开开关,它们同时熄灭.
(1)如图所示,电路接线情况不可见.请你不借助其它器材,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判断这两个小灯泡是串联还是并联.
(2)实验时,电路正确连接后闭合开关,小灯泡有时会出现不亮的现象.请你在表格中填写简单的检修方法.

故障现象
可能原因
检修方法
灯泡不亮
示例:灯泡的灯丝断了
换灯泡
电路中的导线断了

电池没电了

(3)在“组成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实验中
①连接串联电路的过程中,下列几点要求中没有必要的是
A.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应该是断开的
B.每处接线都必须接牢
C.必须从电池的正极开始依次连接开关S,灯L1和L2,最后连到电池负极
D.连接完毕,对照电路图仔细检查电路,确认无误后再闭合开关
②在串联电路中开关的作用是
③在并联电路中支路开关的作用是

小王学习燃料的热值之后,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来探究酒精和碎纸片的热值大小.
(1)实验装置如图甲、乙所示,你认为图中横杆、温度计、铁圈、燃具四个器件的安装顺序是(由下而上/由上而下).
(2)为保证实验结论的可靠,以及方便比较,小王同学在实验中应让酒精和碎纸片的质量、两烧杯中水的质量、以及两个烧杯都应保持
(3)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燃料
加热前水温℃
燃料燃尽时水温℃
燃料的热值J•kg﹣1
酒精
15
35
2.4×106
碎纸片
15
25

根据表中数据,计算出碎纸片的热值是J•Kg﹣1
(4)通过实验得到的燃料热值与实际相比是偏(选填“大”或“小”),你认为出现这样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为了研究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一组同学做了如下实验:在四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水和煤油,用同样的加热器加热,下表是他们实验的记录,根据记录回答问题:

烧杯编号
物质
质量/g
初温/℃
末温/℃
时间/min
1

160
16
26
2
2

180
16
23
2
3
煤油
160
16
36
2
4
煤油
160
16
26
1

(1)用同样加热器加热的目的是
(2)对比1、2两杯的实验记录进行分析,其实验目的是:
(3)比较1、3两杯的实验记录,得出的结论是:
(4)结合上述结论,物体温度升高时,吸收热量的多少与物体的质量、都有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