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除杂的实验过程都正确的是(括号内为杂质)( )
A.MnO2(KCl)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
B.BaSO4(BaCO3)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C.CuO(Cu)加足量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
D.KCl(K2CO3)加足量稀盐酸、过滤、蒸发、结晶 |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先在乙中盛约3∕4容积的水(水中加2滴红墨水),然后在甲中放入十几粒锌粒,再注入稀硫酸直至锌粒完全浸没,塞紧橡皮塞。双手按住两个橡皮塞,不久,红色的水从尖嘴玻璃管喷出,形成美丽的喷泉。下列对形成喷泉的原因的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甲乙
A.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
B.氢气难溶于水 |
C.氢气密度小于空气 |
D.装置内气压大于外界大气压 |
除去CO2中混有少量O2的最佳方法是
A.点燃 | B.通过灼热的铜网 |
C.通过澄清石灰水 | D.通过灼热的木炭层 |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Cl-是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后形成的 |
B.“Cu”可以表示铜单质,也可以表示铜元素 |
C.碘原子的质子数为53,可推知其核外电子数为53 |
D.镁原子的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操作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软水和硬水:滴加肥皂水 |
B.铁粉和碳粉:滴加稀硫酸 |
C.碳酸钙和氧化钙:滴加水 |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放入干燥的石蕊纸花 |
在日常生活中,当燃气燃烧不充分火焰呈现黄色时,需要调节灶具的进风口,目的是
A.增大空气的进气量 | B.提高火焰温度 |
C.增大燃气的进气量 | D.减少空气的进气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