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2010年,上海市近郊区与远郊区人口密度分别为每平方千米4 684人和1 388人,比2000年分别增长80.2%和61.4%。郊区人口密度增幅远高于城区。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978年到2009年,上海市郊区和城区制造业产值比重的变化以及近十年人口空间集聚的变化可以显示
①城区工业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②城区居住用地大多转变为商业用地 
③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工业用地 ④郊区农业用地部分转变为居住用地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近十年来,上海市郊区和城区人口密度的变化反映

A.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急剧下降 B.城区人口集聚效应比郊区弱
C.远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近郊强 D.近郊区人口集聚效应比远郊强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分析材料,根据所学完成回答下题:
材料一气候是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在1950年,著名地理学家Peltier根据全球各地不同的气候条件,划分出大、中、小三种不同的某种外力侵蚀强度区域(材料二),其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侵蚀强度区域,其中对A区域不作该外力作用强度的划分。
材料二不同气候条件下的侵蚀强度划分图。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下列正确的是

A.年平均气温和降水与侵蚀强度呈正相关
B.侵蚀强度还与气温、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直接相关
C.甲与丙侵蚀强度的不同反映了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征
D.石灰岩溶洞的石笋是直接受该外力侵蚀作用下形成的

据图分析,下列区域中该外力侵蚀强度最大的是

A.亚马逊平原 B.黄土高原 C.西伯利亚山地 D.撒哈拉大沙漠

图为地球上某一时刻太阳高度分布图,图中实线为等太阳高度线,虚线为纬线。分析完成:

下列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A.AB两点间的球面距离约为6660KM
B.AB两点间的纬度差为60°
C.该日AB两点间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差43°08′
D.此时A点的地方时约为14时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若C处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则此时正值枯水期
B.C点的纬度是36°34′
C.C点大约再过3小时日落
D.C处附近有暖流流经

导航型GPS接收机可显示当地日出和日落时间(早期的GPS接收机只能显示当地日出、日落的伦敦格林尼治时间,即世界标准时间)、还可动态显示前进方向(其正北方向为0°,正东方向为90°)。据此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各题。
教师节前一天,在上海世博会现场的游客王先生,正在面朝地平线上的太阳行进,其手中所持早期GPS接收机屏幕上显示的日出时间和前进的方向最可能的是 ()

A.20:31 ;82° B.20:31 ;86° C.21:51 ;86° D.21:51 ;82°

与此同时,另有一位身在某地的游客李先生,手中所持同样型号GPS接收机屏幕上显示的日出时间为22:09,前进的方向为225°,则正在日出的太阳可能位于李先生的

A.左前方 B.右前方 C.左后方 D.右后方

与李先生所在的位置最接近的是 ()

A.悉尼市 B.塔斯马尼亚岛 C.郑州市 D.东京市

人口发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研究人口年龄结构的特点,可以预测未来的人口问题。读下面“我国某省2003年与2040年(预测)人口年龄结构比较图”。回答下列各题。

2003年,该省26岁左右的年轻人数量变化明显,其原因是 ()

A.国家政策影响 B.外出务工人员增加
C.外来人口减少 D.死亡率上升

2040年与2003年相比,下列判断最可能的是()
A.出生率上升B.死亡率上升
C.人口总数下降 D.自然增长率上升

读下面“我国某地区土壤分布断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属该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重点工作之一的是()

A.兴建沼气池 B.培植人工林 C.平整土地 D.褐土改良

图中从“褐土—草甸褐土—草甸土—盐土”的演变体现了土壤何种规律()

A.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B.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
C.地方性分布规律 D.分布无规律性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