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斜线(/)给下面的语段断句。(3分)
鲍 叔 既 进 管 仲 以 身 下 之 子 孙 世 禄 于 齐 有 封 邑 者 十 余 世 常 为 名 大 夫 天 下 不 多 管 仲 之 贤 而 多 鲍 叔 能 知 人 也。
翻译下列句子。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
(3)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4)哙遂入,披帏西向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语。
(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2)失其所与,不知。
(3)秦兵旦暮渡易水。(4)诚能得樊将军首。
(5)樊将军以穷困归丹。(6)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7)顷之未发,太子迟之。(8)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9)秦王还柱而走。(10)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11)素善留侯张良。(12)君安与项伯有故?
(1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 (14)不如因善遇之。
(15)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阅读下面一段话,并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7分)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1)、注音
①泠②数
(2)找出两个通假字,并写出所通假的字
①②
(3)解词
①乘②待
(4)找出文中的错别字并更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问题。
赵璜,字廷实。少从父之官,坠江中不死。稍长,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登弘治三年进士,授工部主事。出为济南知府。猾吏舞文,积岁为蠹。璜择愿民教之律令,得通习者二十余人,逐吏而代之。汉庶人①牧场久籍于官,募民佃。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阅七年,政绩大著。正德初,擢顺天府丞,未上,刘瑾恶璜,坐巡抚朱钦事,逮下诏狱,除名,瑾诛,复职。寻调山东。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番僧乞征以充斋粮,帝许之,璜为争得免。擢工部右侍郎,总理河道。以边警改理畿辅②戎备。事定,命振顺天诸府饥,还佐部事。
世宗即位,进左侍郎,掌部事。裁宦官赐葬费及御用监料价,革内府酒醋面局岁征铁砖价银岁巨万。嘉靖元年进尚书。刘瑾创玄明宫,糜财数十万,瑾死,奸人献为皇庄。帝即位,斥以予民,既而下旨令仍旧。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帝即报许。会方修仁寿、清宁宫,费不继。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可无累民,帝可之。诏营后父陈万年笫,估工值六十万,璜持之。万年诉于帝,下郎中、员外二人诏狱。璜言: “二臣无与,乞罪臣。 ”帝不听,其后论救踵至,万年不自安,再请贷。二人获释,工价亦大减。诏建玉德殿,景福、安喜二宫,璜请俟仁寿宫成,徐议其事,帝不许。顷之,以灾异申前请,帝始从之,并罢仁寿役。
璜为尚书六年,值帝初政,锐意厘剔,中官不敢挠,故得举其职,后论执不已,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璜素与秦金齐名,考察自陈,与金俱致仕。廷臣乞留,不许,驰驿给夫廪如故事。璜有干局,多智虑。事棼错,他人相顾愕眙,璜立办,既去,人争荐之.
(节选自《明史•赵璜传》 )
【注】①汉庶人:指因叛乱被贬为庶人的汉王朱高煦。 ②畿辅:国都附近的地方。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璜择愿民教之律令愿:质朴,恭谨 |
B.汉庶人牧场久籍于官籍:登记 |
C.以灾异申前请申:明白 |
D.诸权幸嫉者众,帝意亦浸疏浸:逐渐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赵璜体恤民生的一组是 ()
①行道上,得遗金,悉还其主②德王府奏乞之,璜勘还之民
③河滩地数百里,赋流民垦而除其租④璜言诏下数月而忽更,示天下不信
⑤二臣无与,乞罪臣⑥璜因请与石景山诸房舍并斥卖以资用
A.①②⑤ | B.①④⑥ | C.③④⑤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璜善于治理政务,政绩卓出。在济南任职时,保住了农户租种的牧场的土地;在山东任职时,能据理力争,减免地方百姓的赋税。 |
B.赵璜恪尽职守,充分发挥自己的工作职能。担任左侍郎时,就能大胆裁减内廷开支;担任尚书后,更是在缩减皇室的营造工程方面不遗余力。 |
C.赵璜正言直谏,遭到同朝官员的排挤。起初就因刘瑾的谗言,受巡抚朱钦的牵连而入狱,后来更因权臣的弹劾,与秦金一起致仕还乡。 |
D.赵璜很有才干,富于智慧。遇到一些纷乱错杂的事件,在其他人还为此观望惊讶之时,他能立即找到处理的办法。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事定,命振顺天诸府饥,还佐部事, (5 分)
(2)其后论救踵至,万年不自安,再请贷。 (5 分)
阅读下列文言语段,完成下面问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哙遂入,披帷西向立——披:掀开 | B.杀人如不能举——举:尽 |
C.道芷阳间行——间:趁机 | D.沛公则置车骑——置:放弃,丢下 |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故遣将守关者——君安与项伯有故 |
B.因招樊哙出——因击沛公于坐 |
C.覆其盾于地——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
D.乃令张良留谢——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
下列语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语句的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A.(张良)则与(樊哙)斗卮酒 | B.加彘肩(于盾)上 |
C.(沛公)劳苦而功高如此 | D.(项王)欲诛有功之人 |
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现樊哙有勇有谋的一组是()( 3分)
①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②“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③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 ④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⑤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A.①③④ | B.①④⑤ | C.②③⑥ | D.②⑤⑥ |
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