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中日纱厂纺制20支纱的每包成本比较表(1933年):

成   本
中国(元)
日本(元)
中国超过日本(元)
超过的%
工   资
动   力
机械修配
营   缮
消耗品
包   装
薪   金
职工保护费
运   输
营   业
捐税及利息
保   险
制造及营业杂费
10.50
5.50
1.80
0.40
1.70
1.50
1.20
0.20
0.20
2.50
15.00
0.20
3.00
5.80
4.80
0.60
0.40
0.50
1.20
0.60
0.50
0.20
2.00
2.70
0.10
1.00
4.70
0.70
1.20

1.20
0.30
0.60
-0.30

0.50
12.30
0.10
2.00
81
15
200

240
25
100
-60

25
446
100
200
总成本
43.70
20.40
23.30
114

——严中平《中国棉纺织史稿》                       
(1)归纳中国纱厂成本显著高于日本的主要因素(不得照抄原文)。
(2)1933年民族资本主义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据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的有利社会环境。
(3)据表中信息,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谈谈如何提高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竞争力?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国民大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本宪法所授予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成之……行政权属于美利坚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下列手续选举之……”
材料二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请回答:
(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
(2)以上材料反映了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哪两种基本类型?
(3)对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材料3和材料4的规定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添注涂改地在变。纵说它有变动,却不能说它有建立。
—摘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自古……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穏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会典》卷二《皇明祖训》
材料四: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无论宦寺(宦官)不得参,即承旨者(军机大臣)亦只供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清史稿•军机大臣年序表》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
(2)据材料二、三分析,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的看法上有何不同?分别概括其主要做法?
(3)依据材料四,指出军机处的职能,它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4)综合材料二、三、四你能看出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法律保护除奴隶以外的自由民的权利,自由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依法享有国家全面保护的公权和私权。 ──“万民法”
材料二:皇帝的命令就是最高的法律。 ──2世纪时罗马皇帝哈德良讲话
材料三:第3、第8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十二铜表法》
材料四: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民法大全》
请回答:
(1) 材料二、四与材料一的观点有何矛盾之处?
(2) 材料三中关于债务的规定体现了怎样的财产原则?
(3) 材料四的规定保护哪一阶级的利益?维护什么制度?
(4)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罗马法制定颁布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理学的产生使儒家思想发展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并在文学、艺术和社会生活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臣父子,定位不易,事之常也;君令臣行,父传子继,道之经也。夫天下之事,莫不有理。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朱熹《朱子大全》
材料二:苏轼认为“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阙一,不成为书也”。强调书法的精神气度。他还认为“我书意造本无法”、“出自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也主张书法“入神”,对学习古人要“离迹师神”。
宋徽宗赵佶以画花鸟擅长,不仅建立了皇家画院,而且有考试制度,如一次出考题“野水无人渡,孤舟近日横”一般多画泊着一空船,舷边睠着一只鹭鸶,或船蓬上栖着一只乌鸦,获得第一名的却画的船夫躺在船尾,独自吹着笛子。画家要表达题中“无”是非无舟人,而无行人。那种闲适、宁静、安逸的意境被表达的更加准确。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传播状况?影响如何?
(2)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朱熹的核心思想主张及实质。
(3)理学对材料二所述的书法、绘画特点有何影响?
(4)宋代的二程、朱熹等人将儒学发展到新阶段,请简要列举春秋、战国、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和简要主张。
(5)明代晚期,思想家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对此,你如何评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理大发现之后,西欧商人贸易范围扩大,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
商业联系。……这样由地理大发现引发的商业革命,通过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贸易网开始把原先
半封闭的地区性经济联系起来。
————————————《世界通史教程》
材料二:19世纪中期,英国学者杰温斯说:“北美和俄罗斯的平原是我们的粮田,加拿大和波罗的海沿岸是我们的林木生产者,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在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秘鲁送给我们白银,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茶叶,……”
——《世界近现代历史》
材料三:到1900年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经济危机也会波及或影响全世界。一个国家举行的博览会,可以有世界“万国”参加,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世界终于形成了一个牵一发则动全身的有机整体。
材料四:经济全球化是近年来国际关系中的热门话题,它是指商品、服务、资本和技术在世界性生产、消费和投资领域的发展。由于现代科技的发展,使世界生产力发展到相当高的水平,这种巨大生产力绝非一个国家可以驾驭,于是出现了生产的全球化。使世界各国通过密切的经济合作,在经济上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和制约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使全球经济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世界史》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世界市场的形成历程
2.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市场形成各阶段的原因
3.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实质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