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活动对生物圈造成了很多不利的影响:如煤的大量燃烧、机动车排放的尾气等
地球的生态环境日趋恶劣。某生物兴趣小组在实验室条件下设计了一个模拟酸雨对植物
影响的实验。
实验材料:用食醋和清水配制成的pH}4的模拟酸雨、清水、若干用清水浸泡过的大
豆种子、培养皿两个。
I.实验假设:模拟酸雨对____有影响。
II.实验过程:
(1)取两个培养皿并编号A和B,在A培养皿里放人若干用清水浸泡过的大豆种子,在B
培养皿里放人_____的用清水浸泡过的大豆种子。
(2)每天定时向A培养皿中喷洒一定量的_____,向B培养皿中喷洒等量的清水;
将两个培养皿都置于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培养。
(3)定时观察A,B两培养皿中大豆种子萌发情况,并做好记录。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111.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以下问题:
(1)实验中设置B培养皿的目的是____
(2)“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为减少酸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请谈谈你的建议(写出一条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学习了蝗虫的相关知识之后设计了如下实验:取两只活蝗虫,分别放进两个盛满水的试管里,分别标号为A、B,一只把头浸没在水中,另一只把胸腹部完全浸没在水里而露出头部(如图1所示).分析实验结果以及相关问题(共12分)
(1)根据你学过的知识推测先死亡的是______试管中的蝗虫,原因是蝗虫呼吸气体进出的门户______位于______部.
(2)蝗虫可以较好地适应陆地生活,其中重要一条是具备了坚韧的______,既保护和支持了内部结构,又可以有效地防止______.
(3)通过蝗虫的呼吸我们可以联想到以下知识:
用蚯蚓做实验时,要保持体表的湿润,关键是它呼吸气体的部位是______;鱼类是生活在水中的一种常见动物,与水生生活相适应的呼吸结构是______;而哺乳动物则是用______进行呼吸,并且出现了____,把体腔分为胸腔和腹腔两部分.
从①、②两图的信息中能够获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③、④两图的信息中能够获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除上述四幅图中的信息外,根据你所掌握的知识,请你再写出几条鸟类适于飞行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是某生物兴趣小组所做的“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请回答。
(1)实验过程:
1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唾液,并充分搅拌;
2号试管:加入馒头碎屑和2ml清水,并充分搅拌;
3号试管:加入馒头块和2ml唾液,不搅拌。
将三支试管放入37℃的水中水浴10分钟,取出冷却后分别加入2滴碘液,摇匀后观察试管中馒头的颜色的变化。
(2)实验原理:淀粉遇碘变_____________。
(3)实验现象:
1号试管不变色,原因是馒头中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变成了______________;
2号试管__________色,原因是清水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_,不能分解淀粉;
3号试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馒头块分解不充分。
(4)变量分析:当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取______、_____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其中对照组是_____号试管,实验组是_______号试管。
(5)实验结论:淀粉在人的消化道的____________部位就开始被消化。
(6)能力提升:实验中,3支试管需要在37℃的水中水浴,假如没有温水,你能想个最简单、最快捷、最便利的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大白菜、卷心菜、小白菜等十字花科植物的叶片上,常能看到一些深绿色的小肉虫,这就是菜青虫,说明菜青虫喜欢取食这一类植物。菜青虫的成虫是菜粉蝶,常穿梭于花间。
某学习小组为了探究菜青虫的生活习性,提出“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不是一种先天性行为”的问题,进行如下实验:
步骤一选取来源相同的虫卵2粒并从卵开始隔离饲养。
步骤二选取大白菜叶和菠菜叶作为实验材料(剪成大小相同的形状)
步骤三在相同的时间和地点进行试验,观察并记录菜青虫的取食情况。
请根据实验探究做出回答:
(1)本探究活动中,作出的假设是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2)用于实验的菜青虫卵来源是相同的,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孵化出来的菜青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等均相同,即保证。
(3)在实验探究中,选取了两种实验材料,目的是。
(4)在这个实验设计中,“步骤一”不够严谨,请你提出改进建议。。
(5)本实验应重复进行了1~2次,取几次的平均值,目的是减少误差,避免偶然性,实验更能。
(6)实验按修改后的方案进行,出现的实验结果是:绝大多数的菜青虫趋向取食大白菜叶。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菜青虫取食十字花科植物是一种先天性行为。
(7)探究实验还有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个小组之间还应当进行。
某生物兴趣小组以大豆种子为实验材料对植物种子萌发所需的条件进行探究。现将他们的实验设计与结果整理于下表。请分析表格内容,回答有关问题:(表中未说明部分,均认为条件适宜)
(1)甲组探究的问题是种子的萌发需要。
(2)乙组设计的实验与甲、丙两组相比,设计上存在着缺陷,请指出:。
(3)要证明光照对大豆种子萌发有无影响,应选用组的实验装置 ,根据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
(4)装置A、E、F中均有未萌发的种子 ,原因是(种子处于休眠期除外)。
(5)大豆种子萌发时,吸水膨胀,胚根最先突破种皮发育成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此过程中种子内的有机物逐渐减少,原因是。
(6)上述装置中,若加入适量营养液继续培养,几周后发现A、E中的幼苗生长的最好,原因是展开后的幼叶能够。
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植物的生命活动,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用手挤压塑料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澄清的石灰水,此实验证明了。在实验过程中,塑料袋内壁出现的小水珠主要来自植物的。
(2)装置B,当图甲中试管内的气体充满二分之一左右时,迅速取出试管并将带火星的卫生香伸入管口内,结果卫生香猛烈燃烧起来,该实验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为探究"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条件",装置B设置了如图乙所示的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中有一处明显错误,请你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