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学者写道:“随着世俗社会的兴起及城市的发展,西方人终于从迷梦中觉醒,失踪的古典文化终于战胜经院哲学与《圣经》,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从此,西方人不仅开始反思以往落后的神学世界,同时勇敢地开始探索新世界。”该学者评价的是( )
| A.新航路开辟 | B.启蒙运动 | C.文艺复兴 | D.宗教改革 |
(2015年新课标Ⅰ卷文综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 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
| 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
| 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
| 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
(2015年四川卷文综历史12)图下是20世纪50年代朝鲜半岛形势图,该图可以反映出()
| A.冷战格局的扩展 |
| 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
| C.美苏直接对抗 |
| D.联合国势力的扩张 |
(2015年新课标Ⅱ卷文综35)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 B.军事冲突的加剧 |
| C.国家实力的消长 | D.敌对意识的淡化 |
(2015年上海卷历史25)下侧是哪一人物的生平年表?()
| A.俾斯麦 |
| B.马克思 |
| C.圣西门 |
| D.列宁 |
(2015年江苏卷历史20)“与会国深信,新解放的国家的出现将有助于缩小集团对立的地区,从而鼓舞旨在加强和平以及促进独立与平等的国家之间和平合作的趋势。”该会议的召开()
| A.标志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加强 |
| B.预示着冷战期间国际力量的失衡 |
| C.反映了两极格局下政治力量的变化 |
| D.消除了亚非国家之间的政治分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