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根据图1回答问题:

(1)装置A中仪器①的名称为         ;装置D中仪器②的名称为             
(2)用氯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上述    (填序号)装置;收集干燥的氧气可用    (填序号)装置.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                                .如何证明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写出方法、现象、结论)                                                         
(3)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在试管口放       ,原因:                                        
(4)用气焊的方法焊接某些金属时,常使用的乙炔气体,是由电石(固态)和水在常温下反应得到,已知乙炔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则发生装置选上图中的          ,收集装置选       .(填序号)
(5)如图2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①写出实验室中通过甲途径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文字表达式:                                   
②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就是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原则来指导实验工作.从实现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考虑,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验室中,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      (填“甲”、“乙”或“丙”)途径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6)除去粗盐中不溶性杂质的实验步骤是溶解、       、蒸发,用到的蒸发装置是      .(填序号),还必须用下列玻璃仪器组合中的          (填序号)才能完成整体实验.
①漏斗、烧杯、玻璃棒   ②滴管、量筒、试管   ③集气瓶、表面皿、广口瓶.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气体的干燥(除水)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今年"3•15"晚会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谣言进行了破解。

(1)专家批驳了"可燃面条是问题食品"的谣言。面条由面粉制得。面粉不仅能燃烧,而且分散在空气中遇明火还可能发生爆炸。

①根据面粉能燃烧的事实,推知面粉具有

②面粉厂应采取的安全措施是 (写一条即可)。

(2)科研人员模拟人体内部环境,使用西红柿和蟹肉进行实验,发现蟹肉中微量的有机砷(C 5H 11AsO 2)没有转化为有毒的砒霜(As 2O 3),证实"食物相克:西红柿和螃蟹一起吃会产生砒霜"是谣言。

①在西红柿和蟹肉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②若有机砷转化为砒霜,该转化属于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③As 2O 3中砷元素的质量分数 (列计算式即可)。

(1)化学小组选用下图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

①仪器的名称:a是  ,b是  

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实验时对应的气体发生和收集装置分别是  (填标号,下同)和  

(2)碘化钾(KI)是白色固体,保存不当会被氧化为单质碘(I2)而泛黄变质.化学小组查得以下资料:

Ⅰ.对于碘化钾变质的原理,有两种不同的反应:

甲:4KI+O2+2CO2═2K2CO3+2I2

乙:4KI+O2+2H2O═4KOH+2I2

Ⅱ.KOH与NaOH的化学性质相似.

为探究碘化钾变质原理的合理性,开展以下实验.

[实验过程]

[实验1]取适量碘化钾固体暴露于空气中一端时间,观察到固体泛黄,往泛黄的固体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①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化学小组认为:据此现象,还不能得出“反应甲是造成碘化钾变质的原因”的结论.理由是   

[实验2]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观察到碘化钾固体无泛黄现象.

③据此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实验3]

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数日后,观察到碘化钾固体无泛黄现象.

查阅文献获知,常温下某些气体和固体反应须在潮湿环境中进行.

化学小组据此改进实验,很快观察到固体泛黄的现象.

④简述化学小组改进实验的具体措施  

[实验结论]

⑤根据上述实验,化学小组得出结论:碘化钾固体泛黄变质是碘化钾与  共同作用的结果.

如图是包含物质A、B、C、D和盐酸卡片的“化学拼图”,相邻两张卡片所标的物质(或其溶液)间能发生反应。

(1)A不可能是  (填标号)

a.Mg b.Fe c.Ag d.Zn

(2)若B为铁锈的主要成分Fe2O3,B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C为碳酸钠

①C与D的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D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写一个)

③将二氧化碳通入C溶液,可化合生成碳酸氢钠(NaHCO3),该反应的反应物有   种。

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如图1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X的数值为  

②“11”指的是  

③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形成  (填离子符号)。

(2)如图2是氢分子和氧分子运动的示意图。

①在A、B和C中,能比较得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的是  (填标号)。

②从图中可见,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除温度外,还与  有关。

③举一个能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的生活事例  

农业废弃物是指农业生产过程中废弃的有机物,如秸秆、蔗渣等.

(1)农业废弃物经发酵处理可获得沼气(主要成分为甲烷).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闽籍科学家张俐娜发明了一种快速溶解农业废弃物的“神奇溶剂”.该“神奇溶剂”中氢氧化钠、尿素和水的质量比为7:12:81.

①“神奇溶剂”是一种溶液,其溶质有  

②某次生产需用到100kg“神奇溶剂”.现仅用氢氧化钠溶液和尿素来配制,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列出计算式即可).

③利用该“神奇溶剂”溶解农业废弃物生产的新型纤维素膜,在土壤中能完全降解.利用此膜替代普通塑料,可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写一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