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兴趣小组同学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条件进行如下探究实验.
(1)为探究催化剂的种类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甲设计以下对比试验:
I.将3.0gKClO3与1.0gMnO2均匀混合加热
II.将xgKClO3与1.0gCuO均匀混合加热
在相同温度下,比较两组实验产生O2的快慢.
①II中x的值为 .
②若要证明CuO能作为KClO3分解的催化剂,则还要证明在化学反应前后CuO的 和 都不改变.
(2)乙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表:
|
双氧水的质量 |
双氧水的浓度 |
MnO2的质量 |
相同时间内产生O2的体积 |
I |
50.0g |
1% |
0.1g |
9mL |
II |
50.0g |
2% |
0.1g |
16mL |
III |
50.0g |
4% |
0.1g |
31mL |
①若用上述装置测生成氧气的体积,则用图 (填“a”“b”或“c”)
②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 ,双氧水分解得快.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要保护空气,防止污染空气。
(1)分离液化空气可获得氮气和两种主要气体;氮气用作保护气,说明氮气。
(2)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能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该过程发生变化。
(3)某燃煤电厂富氧燃烧技术原理图如下:
①富氧燃烧与普通燃烧相比,能提供更多的
,使锅炉中的
充分燃烧,请写出
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②采用该技术有利于对
捕捉、封存和利用,减少碳排放,获得的
可用于制干冰,干冰的用途之一是。捕捉
也可用
溶液,请写出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采用图中工艺,可以使煤燃烧产生的氮氧化物和气体的排放总量大大下降,从而有效防止了酸雨的形成。
七水硫酸镁(MgSO4·7H2O)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48.1℃以下的潮湿空气中稳定,在温热干燥空气中易失去结晶水。工业上将白云石(主要成分为MgCO3、CaCO3)煅烧成粉,用于制取MgSO4·7H2O,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1)煅烧过程中,MgCO3转化为MgO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写出MgO与H2S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操作a的名称为。
(4)将分离后的母液循环利用的目的是。
(5)干燥得成品时,需要控制的条件是。
了解物质的组成和结构,有助于认识物质的性质。
(1)下图表示核电荷数为11~17的元素最高和最低化合价。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氯元素的最高正价是。
②若某元素既可显正价,又可显负价,则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绝对值的代数和为。
③写出图中元素的化合价随着核电荷数递增的一条变化规律。
(2)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里,通常排在前面的金属更易失去电子。回答以下问题:
①某金属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最外层电子数x=;若最外层电子失去,达到相对稳定结构,该带电粒子的符号为。
②我国古代发明了"曾青(即硫酸铜)得铁化为铜"的湿法炼铜法,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原理;反反应中,更易失去电子的金属是。
在实验室选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取气体,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A. |
|
B. |
|
C. |
|
D. |
|
(1)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
(2)用
装置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3)可用
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的原因是;
(4)用
、
装置制取氧气,实验结束时,应先(填"
.将导管移出水面"或"
.熄灭酒精灯")。
根据碳与氧气的反应,回答下列问题:
(1)做"木炭的燃烧"实验时,将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由上而下(填"缓慢"或"迅速")伸入盛有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2)碳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3)在相同温度和相同体积的的条件下,气体压强与气体分子数成正比关系。将
碳和
氧气放入一恒容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恰好完全反应,相同温度下,测得反应前后 容器内的气体压强分别为
、
。如果
,则
的取值范围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