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雌雄同株植物花的颜色由两对基因(A和a,B和b)控制,A基因控制色素合成(A:出现色素,AA和Aa的效应相同),B为修饰基因,淡化颜色的深度(B:修饰效应出现,BB和Bb的效应不同)。其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对应关系如下表所示,请分析回答:
基因型 |
A Bb |
A bb |
A BB或aa |
表现型 |
粉色 |
红色 |
白色 |
(1)纯合白色植株和纯合红色植株作亲本杂交,子一代全部是粉色植株。请写出可能出现这种杂交结果的亲本基因型组合: 。
(2)为了探究两对基因(A和a,B和b)是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还是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减数分裂时随染色体进入同一个配子),某研究小组选用了基因型为AaBb的粉色植株自交进行探究。探究过程如下:
第一种类型 |
第二种类型 |
第三种类型 |
①作出假设:假设这两对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存在三种类型,请你在答题卡的方框中分别画出(用竖线表示染色体,黑点表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点,并在位点旁标注基因)。
②实验步骤:第一步:粉色植株自交。第二步:观察并统计子代植株花的颜色和比例
③实验可能的结果及相应的结论(不考虑交叉互换):
a.若子代植株花色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两对基因的位置符合上图第 种类型;
b.若子代植株花色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两对基因的位置符合上图第 种类型;
c.若子代植株花色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两对基因的位置符合上图第 种类型。
根据教材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
(2)人和动物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有关的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其中原癌基因主要负责,抑癌基因主要是。
(3)基因的本质是,基因的两个基本功能是和 遗传信息。
(4)以囊性纤维病为例来分析得知:基因是通过控制直接控制生物的性状。
(5)细胞中的一组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生长发育的全部遗传信息,这样的一组染色体称为一个染色体组。
(6)在生物体进行过程中,控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称为基因重组。
(18分)某种二倍体野生植物属于XY型性别决定。研究表明,该植株的花瓣有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四种,花瓣的颜色由花青素决定,花青素的形成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F1全部表现为红花,然后让F1进行自交得到F2。
(1)细胞中花青素存在的场所是。
(2)亲本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F2中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的比例为。F2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占。
(3)研究人员用两株不同花色的植株杂交,得到的子代植株有四种花色。则亲代两株植株的花色分别为。
(4)研究人员发现该矮茎植株种群中出现了高茎性状的雌雄个体,若高茎性状为基因突变所致,并且为显性性状,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证明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XY非同源区段)还是常染色体上。(注:高茎、矮茎基因分别用D、d表示)
杂交组合:将多对矮茎雌性植株与高茎雄性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
请用遗传图解和简要文明分析杂交过程。
结果预测:①若杂交后代,则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②若杂交后代,则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正常人空腹血浆胰岛素浓度为5~20μU/mL,人体血浆胰岛素浓度的相对稳定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给空腹的人口服100g葡萄糖,正常人、非糖尿病肥胖者及Ⅱ型糖尿病肥胖者与Ⅰ型糖尿病人血浆胰岛素浓度变化对比结果见下图,分析回答:
(1)正常人空腹口服葡萄糖后,若同时检测胰高血糖素和血糖含量,变化曲线的峰值分别出现在胰岛素峰值(填“之前”、“之后”或“同时”),这是因为。
(2)图示数据说明,Ⅱ型糖尿病肥胖者分泌胰岛素量较非糖尿病肥胖者,且高峰(填“提前”或“延迟”)出现。
(3)肥胖者血浆胰岛素浓度高于正常人,原因是肥胖者体内脂肪细胞变得肥大,体内细胞膜上胰岛素受体的密度(填“增加”、“降低”或“基本不变”),脂肪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会,形成胰岛素抵抗,易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肥胖者尽早减轻体重,会减少患糖尿病的风险。
为了探究不同条件对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用8株各有20片叶片、大小长势相似的天竺葵盆栽植株,分别放在密闭的玻璃容器中,在不同条件下利用传感器定时测定密闭容器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实验结果统计如下表,请分析:
编号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温度(℃) |
10 |
10 |
20 |
20 |
30 |
30 |
40 |
40 |
光照强度(lx) |
1000 |
0 |
1000 |
0 |
1000 |
0 |
1000 |
0 |
12小时后CO2变化量(g) |
-0.5 |
+0.1 |
-1.5 |
+0.4 |
-3.0 |
+1.0 |
-3.1 |
+0.8 |
(注:“+”表示环境中二氧化碳增加;“-”表示环境中二氧化碳减少)
(1)用编号为2、4、6、8的装置可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实验组合,该实验组合的目的是:探究。由表可知,植物呼吸作用最强的是编号第组实验。
(2)在编号为1的装置中,叶肉细胞叶绿体中ATP的移动方向是。
(3)由表可知,植物光合作用最强的是编号第组实验。再过一段时间后,编号为5的装置中二氧化碳含量不再变化,表明植物。
(4)现有一株天竺葵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收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与正常叶片相比,实验结果是光吸收差异(“不”或“非常”)显著,色素带缺第条。
果蝇卷翅基因A是2号染色体(常染色体)上的一个显性突变基因,其等位基因a控制野生型翅型。
(1)杂合卷翅果蝇的体细胞中2号染色体上DNA碱基排列顺序(相同/不相同),位于该对染色体上决定不同性状基因的传递(遵循/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2)卷翅基因A纯合时致死,推测在随机交配的果蝇群体中,卷翅基因的频率会逐代。
(3)研究者发现2号染色体上的另一纯合致死基因B,从而得到“平衡致死系”果蝇,其基因与染色体关系如图。
该品系的雌雄果蝇互交(不考虑交叉互换和基因突变),其子代中杂合子的概率是;子代与亲代相比,子代A基因的频率(上升/下降/不变)。
(4)欲利用 “平衡致死系”果蝇来检测野生型果蝇的一条2号染色体上是否出现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可做下列杂交实验(不考虑杂交过程中的交叉互换及新的基因突变):
P“平衡致死系”果蝇(♀)×待检野生型果蝇(♂)
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没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
若F2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说明待检野生型果蝇的2号染色体上有决定新性状的隐性突变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