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孝陵为明清皇陵组成部分之一,为明太祖朱元璋陵寝,现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陵寝按照皇帝生前的皇宫格局进行布局,神道前立有下马坊,刻有“诸司官员下马”六字,两旁立有神兽石刻、翁仲(仪仗侍卫),气氛庄严肃穆。对明太祖及明孝陵表述正确的有
| A.明孝陵整体布局体现封建社会皇权威严至上的建筑特点 |
| B.明孝陵地理位置位于北京,是明代十三陵组成部分之一 |
| C.明代丞相、内阁六部官员祭拜皇陵必须在下马坊前下马 |
| D.明太祖传位于皇长孙建文帝朱允炆,背离古代宗法制传统 |
王艮(1483~1541),明代著名的哲学家,曾提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条理处”的观点,以下对其观点解读不正确的是()
| A.体现了小生产者小市民阶层的要求和愿望 |
| B.具有一定进步性但本质上仍是维护封建专制的 |
| C.具有思想启蒙并引领了明后期的思想解放潮流 |
| D.与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有密切关系 |
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这说明李贽()
|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 |
| 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失的贵族分封制、宗法制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一论断评价的是()
| A.孟子的“仁政“学说 |
| B.荀子的礼法并施主张 |
| C.韩非的法家思想 |
| D.董仲舒的新儒学 |
天气转冷,四位同学讨论穿衣问题。甲说:“天冷多穿一点,天热少穿一点,穿衣应合乎四季的变化。”乙说:“穿衣服要依身份与地位而定,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说:“讲究穿着是一种浪费,穿着简单朴素为好。”丁说:“何必麻烦,按学校规定,大家都穿校服不就好了吗?”他们四人的说法恰好与春秋战国的四种思想相吻合,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
| B.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
| C.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
| D.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
战国时期有一个流派主张“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这个流派应是()
| A.墨家 | B.道家 | C.法家 | D.兵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