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
①行省制度 ②皇帝制度 ③郡县制度 ④三公九卿制度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 | D.①②③④ |
“万里长征,辞却了,五朝宫阙。暂驻足,衡山湘水,又成离别。绝徼移栽桢干质,九州遍洒黎元血……待驱除仇寇,复神京,还燕碣。”这首大学校歌出现的时期应是
A.1912--1919年 | B.1920--1926年 |
C.1927—1936年 | D.1937--1945年 |
围绕以下《外交大事记》的一块展板,四位同学展开讨论,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外交大事记
1981年底,中国明确表示肯定和原则支持符合联合国宪章精神的维和行动,并开始缴纳有关摊款。
1986年,中国政府应邀派人前往中东实地考察了“停战监督组织”。
1988年,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特委会成员。
1990年,中国首次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遣观察员,积极参加在联合国放入维和行动。
甲:中国发展结伴而不结盟的新型国家关系 乙: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活动
丙: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丁:为中国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
A.甲、丙、丁 | B.乙、丙 | C.甲、乙、丁 | D.丙、丁 |
据《新民晚报》2007年9月28日报道:“很多年以来,在上海一大会址纪念馆的第三展厅,介绍了15位出席者的版面中,只有14人的照片以及生平介绍,第15人――尼克尔斯基处却是一片空白。”如果现在设法找到尼克尔斯基生平材料和照片,最佳寻找途径应是
A.调阅当时上海各大旅馆的住宿登记 |
B.采访曾参加中共一大的中共领导人 |
C.搜索当时国内外诸报刊杂志的报道 |
D.查询他工作过的机构与地方的档案 |
“为什么要在中国领土上进行军事演习?为什么借口士兵失踪动用大兵?为什么侵略者不撤兵回营,反叫中国守军撤出宛平?”这是美国记者斯诺在参加日军召开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提的问题,这一连串的质问主要针对
A.九一八事变 | B.华北事变 | C.七七卢沟桥事变 | D.八一三事变 |
英国和美国都是近代较早确立代议制的国家,关于两个国家最高行政首脑的说法相同点是
A.都由选举产生 |
B.都可以解散议会 |
C.都对议会负责 |
D.任期都是四年一届,连任不超过两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