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流氓地痞、靠杀人放火、打家劫舍发迹的人,只要一登皇位,就自然而然戴上这样神圣的光环(即‘奉天承运’、‘继天立极’)”。下列为“戴神圣光环”提供相应理论基础的历史人物是
A.孔子 | B.董仲舒 | C.王阳明 | D.李贽 |
“订烧瓷”系指外国客商根据本国需要前来中国订制的瓷器。下图为荷兰东印度公司于1786年在中国定制的五彩咖啡壶设计图稿(仿自欧洲银器)。材料反映了
A.中国瓷器逐渐融入全球贸易网络 |
B.订制瓷器为迎合欧洲皇室的需要 |
C.“订烧瓷”成为中西贸易主体 |
D.外销成为制瓷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
亚当·斯密说:“中国似乎长期处于静止状态,其财富也许在许久以前已完全达到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有的限度,但若易以其他法制,那么该国土壤、气候和位置所可允许的限度,可能比上述限度大得多。”亚当·斯密认为
A.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利于经济发展 | B.清朝的法律制度阻碍了中国的进步 |
C.中国的传统经济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 D.中国实行自由市场经济更利于经济发展 |
(2013-2014年浙江省杭州市高三第二次质检文综)
下列三幅图反映的是中国古代生产工具翻车的演变,这个过程体现了
图1图2图3
A.经济形态的变革 | B.耕作方式的变化 |
C.工具材质的革新 | D.灌溉动力的改变 |
(2013-2014年甘肃省张掖市高三第三次诊断文综)
下面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变化统计表,表中数据说明,自明朝嘉靖至清朝道光年间
省区 |
嘉靖至万历 |
顺治至雍正 |
乾隆至道光 |
|||
州县数 |
集市数 |
州县数 |
集市数 |
州县数 |
集市数 |
|
直隶 |
14 |
132 |
82 |
527 |
43 |
537 |
山东 |
42 |
104 |
64 |
1126 |
74 |
1583 |
陕西(关中) |
16 |
143 |
21 |
238 |
28 |
264 |
江西 |
45 |
459 |
51 |
545 |
43 |
976 |
福建(不含台湾) |
19 |
131 |
15 |
205 |
39 |
511 |
广东 |
- |
- |
72 |
1270 |
71 |
1959 |
A.农民与市场的联系不断加强 B.南北经济交流日趋频繁
C.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D.州县集市的密度北方超过南方
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被称为“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私有制 | B.经世致用 | C.重本抑末政策 | D.资本主义萌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