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梁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抄,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上述材料表明
A.朱熹主张恢复三代制度 |
B.李贽为梁启超谭嗣同主张君主立宪奠定基础 |
C.王阳明思想主观激进 |
D.黄宗羲为晚清思想巨变奠定基础 |
1947年上海《大公报》连载漫画《三毛流浪记》,作品揭示了流浪儿童的苦难生活,三毛对当时中国市场上到处充斥着某国商品感到疑惑不解,这种外国商品来自()
A.日本 | B.英国 | C.苏联 | D.美国 |
民族资本家“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厂、火柴原料厂等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了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刘鸿生的话说明了()
A.官僚资本对民族工业进行排挤和打击 | B.官僚资本壮大了民族企业 |
C.轻工业不适合在重庆发展 | D.刘鸿生不适合当大老板 |
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他()
①把救亡图存作为当务之急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③④ |
观察近代前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示意图,其中发展最快时期的主要原因是()
A.清政府调整财税政策 | B.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
C.南京临时政府倡导发展实业 | D.帝国主义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五四运动 | B.中国民众的抵制日货运动 |
C.第一次世界大战 |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