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进士,授刑科给事中。声容宏伟,善敷奏。擢通政参议。
成化元年,延绥总兵官房能奏追袭河套部众,有旨奖劳。复以七百里趋战非宜,且恐以侥幸启衅,请敕戒谕,帝是之。进尚书。锦衣千户陈珏者,本画工。及卒,从子锡请袭百户。复言:“袭虽先帝命,然非军功,宜勿许。”遂止。
其经略宁夏,则言:“中路灵州以南,本无亭燧。东西二路,营堡辽绝,声闻不属,致敌每深入。亦请建置墩台如延绥,计为台五十有八。”
其经略甘肃,则言:“洪武间建东胜卫,其西路直达宁夏,皆列烽堠。自永乐初,北寇远遁,因移军延绥,弃河不守。诚使兵强粮足,仍准祖制,据守黄河,万全计也。今河套未靖,岂能遽复?然亦宜因时损益。延绥将校视他镇为少,调遣不足,请增置参将二人,统军九千,使驻要地,互相援接,实今日急务。”奏上,皆从之。
复在边建置,多合机宜。及还朝,言者谓治兵非复所长。特命白圭代之,改复工部。谨守法度,声名逾兵部。时中官请修皇城西北回廊,复议缓其役。给事中高斐亦言灾沴频仍,不宜役万人作无益。帝皆不许。中官领腾骧四卫军者,请给胖袄鞋裤。复执不可,曰:“朝廷制此,本给征行之士,使得刻日戒途,无劳缝纫。京军则岁给冬衣布棉,此成宪也,奈何渝之? ”大应法王札实巴死,中官请造寺建塔。复言:“大慈法王但建塔,未尝造寺。今不宜创此制。”乃止命建塔,
复好古嗜学,守廉约,与人无城府,当官识大体。居工部十二年,会灾异,言官言其衰老,乞休。不许。居二月,汪直讽言官更劾复,乃传旨,并令致仕归。久之,卒。(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五》,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通政参议擢:被提升
B.从子锡请百户袭:继承
C.东西二路,营堡辽绝,声闻不属:聚集
D.复好古嗜学,廉约 守:遵守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复“谨守法度”的一组是(  )
①复以七百里趋战非宜       ②袭虽先帝命,然非军功,宜勿许
③建置墩台如延绥           ④不宜役万人作无益
⑤请给胖袄鞋裤,复执不可  ⑥今不宜创此制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延绥总兵官房能请求追袭河套地区,王复认为长途奔袭于己不利,且容易滋生事端,皇帝肯定并采纳了王复的意见。
B.王复主持甘肃军务时,认为遵从祖制军队移驻黄河确实是万全之计,但不能操之过急,还应先加强延绥建置和驻军
C.王复由科举步入仕选,历任刑部、工部等官职,在不同的部门都作出了业绩,任职工部十二年,声名甚至超过了兵部。
D.言官认为王复年老体衰,应该致仕回家,皇上没有批准。后来,汪直再率言官弹劾王复,皇上才下令王复辞官归乡。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河套未靖,岂能遽复?然亦宜因时损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京军则岁给冬衣布棉,此成宪也,奈何渝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食也。胜:古音shēng,完,尽。
B.养生丧死憾,王道之始也。养生:保养身体。
C.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勿夺其时:不要抢时间。
D.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者,未之有也。 王:读wáng,为王,使……归顺。

对下面每组句子划线字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野芳而幽香 ②涂有饿莩而不知
③斧斤时入山林④五亩之宅,树之

A.两个“发”不同,两个“以”相同
B.两个“发”不同,两个“以”也不同
C.两个“发”相同,两个“以”也相同
D.两个“发”相同,两个“以”不同

对课文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惠王“移民”“移粟”的措施,并没有使人民增多,因此就向孟子提出了疑问。
B.孟子用“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反问梁惠王,使梁惠王落入自己设下的圈套。
C.孟子在此文中一定程度地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
D.所谓行仁政就是要以保民为职分。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文言文阅读(19分)
彭乘字利建,益州华阳人。少以好学称州里,进士及第。尝与同年生登相国寺阁,皆瞻顾乡关,有从宦之乐,乘独西望,怅然曰:“亲老矣,安敢舍晨昏之奉,而图一身之荣乎!”翌日,奏乞侍养。居数日,授汉阳军判官,遂得请以归。久之,有荐其文行者,召试,为馆阁校勘。固辞还家,后复除凤州团练推官。
  天禧初,用寇准荐,为馆阁校勘,改天平军节度推官。预校正《南史》、《北史》、《隋书》,改秘书省著作佐郎,迁本省丞、集贤校理。恳求便亲,得知普州,蜀人得守乡郡自乘始。普人鲜知学,乘为兴学,召其子弟为生员教育之。乘父卒,既葬,有甘露降于墓柏,人以为孝感。服除,知荆门军,改太常博士。召还,同判尚书刑部,出知安州,徙提点京西刑狱,改夔州路转运使。会土贼田忠霸诱下溪州蛮将内寇,乘适按郡至境,大集边吏,勒兵下山以备贼,贼遁去。因遣人间之,其党斩忠霸,夷其家。召修起居注,擢知制诰,累迁工部郎中,入翰林为学士,领吏部流内铨、三班院,为群牧使。既病,仁宗敕太医诊视,赐以禁中珍剂。卒,赐白金三百两。御史知杂何郯论请赠官,不许,诏一子给奉终丧。
  初,修起居注缺中书舍人,而乘在选中,帝指乘曰:“此老儒也,雅有恬退名,无以易之。”及召见,谕曰:“卿先朝旧臣,久补外,而未尝自言。”对曰:“臣生孤远,自量其分,安敢过有所望。”帝颇嘉之。乘质重寡言,性纯孝,不喜事生业。聚书万馀卷,皆手自刊校,蜀中所传书,多出于乘。晚岁,历典赞命,而文辞少工云。(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改)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以好学州里 称:扬名
B.乘按郡至境适:适逢
C.因遣人之间:离间
D.无以之  易:改变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明彭乘”雅有恬退名”的一组是( )
①安敢舍晨昏之奉,而图一身之荣乎
② 固辞还家,后复除凤州团练推官
③ 恳求便亲,得知普州
④ 乘为兴学,召其子弟为生员教育之
⑤ 仁宗敕太医诊视,赐以禁中珍剂
⑥自量其分,安敢过有所望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彭乘担任汉阳军判官很长时间以后,有人举荐他言行出众,召入考试,得任馆阁校勘,他坚决拒绝,要求回家乡。
B.彭乘有一段时期在京城任职,他恳求朝廷给予方便,以照顾父母,于是得任普州知州,蜀人担任故乡长官就是从他开始的。
C.当地贼人田忠霸勾结下溪州蛮将大肆入侵,彭乘大规模地召集边境官吏,率领军队下山迎头痛击敌人,取得胜利。
D.彭乘收集了一万多卷图书,都亲自刊校,蜀中所流传的书,许多都出于彭乘(之手)。晚年,掌管朝廷文诰,但文辞不够精巧。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与同年生登相国寺阁,皆瞻顾乡关,有从宦之乐。
(2)乘父卒,既葬,有甘露降于墓柏,人以为孝感。
(3)乘质重寡言,性纯孝,不喜事生业。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齐人攻鲁,鲁欲将吴起,吴起取齐女为妻,而鲁疑之。
②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③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二)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屈原贾生列传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言(说人坏话,巴结奉承的人)之蔽明也,邪曲(邪恶不正派的人)之害公(公正的好人)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忧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遭受忧患。离,通“罹”,遭受)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通“旨”)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于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嚼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方正( ) (2)穷( )
(3)信( ) (4)约( )
(5)微( )
屈原写作《离骚》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赵壹字元叔,汉阳西县人也。体貌魁伟,身长九尺,美须豪眉,望之甚伟。而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
光和元年,举郡上计到京师①。是时司徒袁逢受计,计吏数百人皆拜伏庭中,莫敢仰视,壹独长揖而已。逢望而异之,令左右往让之,曰:“下郡计吏而揖三公,何也?”对曰:“昔郦食其长揖汉王②,何遽怪哉?”逢则敛衽下堂,执其手,廷置上坐,因问西方事,大悦,顾谓坐中曰:“此人汉阳赵元叔也,朝臣莫有过之者,吾请为诸君分坐。”坐者皆属观。既出,往造河南尹羊陟,不得见。壹以公卿中非陟无足以托名者,乃日往到门,陟自强许通,尚卧未起,壹径入上堂,遂前临之,曰:“窃伏西州,承高风旧矣,乃今方遇而忽然③,奈何命也?”因举声哭,门下惊,皆奔入满侧。陟知其非常人,乃起,延入语,大奇之。谓曰:“子出矣。”陟明旦大从车骑奉谒造壹。时诸计吏多盛饰车马帷幕,而壹独柴车草屏,露宿其旁,廷陟前坐于车下,左右莫不叹愕。陟返与言谈,至熏夕④,极欢而去,执其手曰:“良璞不剖,必有泣血以相明者矣!”陟乃与袁逢共称荐之。名动京师,士大夫想望其风采。
……
州郡争致礼命,十辟公府,并不就,终于家。……
(选自《后汉书•赵壹列传》)
[注]①郡上计:向朝廷报告一郡税收会计的官员,也叫上计吏。②郦食其:秦汉之际的策士,后归汉王刘邦。他拜见刘邦,只作揖,不跪拜,刘邦知其不是平常的人,把他请到上座。③忽然:指死亡。④熏:通“曛”,黄昏。
下列句中画线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逢望而异之,令左右往之 让:责备。
B.是时司徒袁逢计 受:接受。
C.壹径入上堂,遂前之 临:俯视。
坐者皆观 属:通“瞩”,注视。
下列画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下郡计吏而揖三公,也? 徐公能及君也?
B.为乡党所摈,作《解摈》 而陋者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C.逢敛衽下堂 而大小毛角,无别羊焉
D.壹长揖而已 岂伶人也哉?

下列各句都表现赵壹倨傲特异的品性行为的一项是( )
①为乡党所摈,乃作《解摈》 ②壹独长揖而已
③既出,往造河南尹羊陟 ④壹径入上堂,遂前临之……因举声哭
⑤壹独柴车草屏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④⑤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记叙了赵壹的几件事,表现出他的倨傲不驯、玩世不恭的性格和无所作为的结果。
B.本文通过对赵壹的倨傲特异的品性行为的描述,表现他既要借权势显扬名声,又不甘心屈颜仕途的特有气质。
C.本文通过对赵壹恃才倨傲的描述,反衬袁逢、羊陟不计私嫌,爱才荐才的高尚品格。
D.本文记叙了赵壹的几件事,表现他故作倨傲,是为了巧借权势显扬名声,目的不在于做官。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而恃才倨傲,为乡党所摈。
⑵计吏数百人皆拜伏庭中,莫敢仰视。
⑶壹以公卿中非陟无足以托名者,乃日往到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