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8次缔约方大会及其《京都议定书》第8次缔约方会议将于2012年11月26日至12月7日在卡塔尔举行,各国政要将进一步讨论拯救地球、遏制全球变暖的整体性行动方案,大力推行“绿色经济”。其实我国古代人民早就有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如西周律法规定“毋坏屋,毋填井,毋伐树木,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唐律》中更是划出禁伐区和禁猎区等。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我国古代人民早就意识到全球变暖问题 |
B.立法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举措 |
C.加强国际合作是保护环境、发展“绿色经济”的必要手段 |
D.重视生态平衡自古就是全球关注的问题 |
某导游介绍古城西安民俗时说道:古代本地男子都自称为朕,后来秦始皇下令不许民间男子用此称呼,只有他自己才可以自称为朕。这个称谓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 B.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 |
C.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 | D.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
读“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表”,所反映出的问题是
A.生产力迅速发展,贫富分化日趋严重 |
B.发展中国家实力迅速增长 |
C.发展中国家人均产值迅速增长 |
D.发达国家的主导地位受到极大冲击 |
欧洲联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不同点是.
A.是各区域范围内生产和分工发展的产物 |
B.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区域化趋势增强 |
C.既是区域性经济集团,又具有政治联盟的性质 |
D.各地经济依赖性加强的产物 |
下列政策和具体措施中,你认为不利于扩大开放和发展的是
A.1986年藏族同胞在通往尼泊尔、印度的大小出口摆起了货摊 |
B.到2005年,世界著名的500强大型跨国公司在中国建立了400多家企业 |
C.海尔集团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海外建立了14家工厂和工业园 |
D.为防止资金外流,四川省经委禁止长虹集团在非洲建立分厂 |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安徽省凤阳县一个农村的十几户农民曾写下一份契约:“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此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全年上交公粮和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农民签下这份契约,说明
A.农民认识到责任制是社会主义经济 | B.农民要求加强党的领导 |
C.农民拥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D.农民要求改变人民公社的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