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中纵坐标表示物质通过膜运输的速率。请根据图回答。

( 1 )心肌细胞吸收 O2、 K+的运输方式依次是图______________(填序号)。 图 b 出现 BC 段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 2 )与表皮细胞相比较,人心肌细胞中显著增多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_,其依据是______________。
( 3 )对绿色植物而言,决定如何吸收土壤中某种离子的直接因素是______________。
( 4 )若对离体的心肌细胞施用某种霉素,结果 Ca2+吸收最显著减少,而 K+、C6H12O6等物质的吸收不受影响,其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若用呼吸作用抑制剂处理心肌细胞,则 Ca2+、 K+、 C6H12O6等物质吸收均受到显著的影响,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及其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生物化学反应中,当底物与酶的活性位点形成互补结构时,可催化底物发生变化,如图甲I所示。酶的抑制剂是与酶结合并降低酶活性的分子。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竞争酶的活性位点,非竞争性抑制剂和酶活性位点以外的其他位点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如图甲Ⅱ、Ⅲ所示。图乙示意发生竞争性抑制和非竞争性抑制时,底物浓度与起始反应速率的变化曲线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每空2分)

(1)当底物与酶活性位点具有互补的结构时,酶才能与底物结合,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
(2)青霉素的化学结构与细菌合成细胞壁的底物相似,故能抑制细菌合成细胞壁相关的酶的活性,其原因是
(3)据图乙分析,随着底物浓度升高,抑制效力变得越来越小的是抑制剂,原因是

(4)唾液淀粉酶在最适温度条件下的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变化如图丙。若将温度提高5℃,请在图丙中绘出相应变化曲线。

为研究酵母菌发酵的产物,某研究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图。①号、②号试管中均加入3mL蒸馏水和少许0.1%溴麝香草酚蓝(简称BTB)溶液,直至溶液呈蓝色时为止。请回答下列问题:(14分,每空2分)

(1)该实验是否可以去掉②号试管?。请说明理由:
(2)①号试管的现象是,其作用是
(3)该实验中需要等到煮沸的葡萄糖液冷却后才能加酵母菌,原因是
(4)图乙中哪条曲线能正确表示气泡释放速率的变化?
(5)若要证明释放的气泡是酵母菌所产生的,就需要设置一个对照实验,该对照实验应在原实验的基础上做哪些改动?

图甲为两个渗透装置,溶液a、b为等浓度的同种溶液,液体c为清水;图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看到的处于0.3g/mL蔗糖溶液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请回答。(11分,每空1分)
[(1)一个成熟的植物细胞可看作一个封闭的渗透系统,因为图乙中的相当于图甲中的2(半透膜);相当于图甲中的a溶液,4处的物质为,这种物质能达到4处是因为
(2)甲图装置1和装置2中的液面会(上升、下降或不变),当这种变化停止时,2(半透膜)两侧浓度大小是ac(大于,等于或小于)。
(3)葡萄糖是细胞需要的能源物质,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葡萄糖分子可以通过(方式)进入细胞,当细胞外葡萄糖浓度低于细胞内时,细胞(能或不能)吸收葡萄糖。
(4)若要探究溶液浓度对渗透作用的影响,则要调整图甲中的某一溶液浓度,调整后,a、b、c三种溶液浓度大小顺序最好为,并根据所学知识,在坐标图中用曲线表示实验过程装置1、、装置2的液面高度变化趋势(两个渗透装置的起始液面高度定为0)。
用实线表示装置1的液面高度变化;
用虚线表示装置2的液面高度变化;

下图是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3分,除特殊说明外,每空1分) (数字和名称一致才能得分)

(1)该细胞属于细胞,做出此判断的依据是此细胞具有细胞壁、等结构。
(2)图中③⑤⑥⑦⑨的共有的化学成分主要是,它和细胞膜、核膜一起构成系统。
(3)图中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有细胞核和[ ]和[ ]
(4)细胞内表面积最大的膜结构是(填编号)。该结构与有关。
(5)图中的①称为,图中动植物细胞都含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填编号)。
(6)对细胞核的功能较全面的阐述是

甲(○)和乙(●)两种物质在细胞膜两侧的分布情况如右图(颗粒的多少表示浓度的高低)所示,根据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若甲物质是水,那么总体上甲物质的运动方向是,该过程(“需要”或“不需要”)能量。
(2)假设乙物质为葡萄糖分子,若该细胞为红细胞,则细胞中葡萄糖浓度将会;若该细胞为小肠上皮细胞,则细胞中葡萄糖浓度将会。且以上两种细胞质膜上必定拥有,该物质的基本单位通式为
(3)细胞能够吸收甲物质和乙物质,但是即便大幅度提高细胞外甲物质浓度,细胞吸收甲物质的速率也没有明显的提升,原因可能是;要提高细胞吸收乙物质速率,可能的方法有哪些?(写两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