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在下面图框内填上恰当事物的名称,使之成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简单图式。
(1)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__, 丙__________, 丁__________。
(2)图中对应地质作用分别是:
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3)图中箭头B、D包含的意义分别是:
B__________,D__________。
下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_波,B表示________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C~H分别表示地球内部构造,D表示________界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该面以上C代表_____,该面以下E代表______。
(3)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________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_______态,F面是______界面。
(4)C层主要由_______组成。G层叫_______,H层叫________。地球的岩石圈是指________和________。
读图甲“太阳光照地球示意图 ”和图乙“中国部分区域图” ,完成下列要求。(20分)
(1)在图甲上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表示出夜半球。(4分)
(2)图甲表示的日期是 日,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______(方向)移动。
(3)图甲中A.B.C三地昼夜长短相同的两地是 。
(4)该日( ) (选择填空)。
A.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
B.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C.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以内出现极夜
D.距太阳直射点越远的地方,日出时间越晚
(5)该日图乙所示的四城市中白昼最长的是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 。
(6)图丙中正确表示图甲中c地该日正午太阳高度的是 。
环境保护
某区域内湿地呈斑块状分布。表1中的数据反映该区域湿地的变化。
表1
年份 |
湿地斑块数目(块) |
湿地总面积(hm2) |
湿地比率(%) |
1976 |
2 251 |
88 893 |
42.99 |
1986 |
3 721 |
39 639 |
19.17 |
2005 |
1 973 |
19 230 |
9.30 |
阅读资料,分析该区域不同时段湿地变化的特点,说明湿地变化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自然灾害
图甲示意“福建省1960~2005年平均台风降水量分布”,图乙示意“福建省台风降水年总量的变化”。
说明福建沿海地区台风灾害严重的原因及其防御措施。
旅游地理
近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3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下图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 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