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文中“念无与乐者”“念”的结果是 。
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是 ,描绘了一个 的美妙境界。
文中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是⑴ ;⑵ 。
选出句子阅读停顿正确的一项( )
A.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
B.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
C.但少闲如吾/两人者耳。 |
D.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
文章结尾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对“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哪里都有月夜、竹柏,只是缺少我们两个这样的赏月的“闲人”罢了。 |
B.表现了作者为大自然的美景所陶醉,而产生了异常欣喜的心情。 |
C.表现了作者在政治上受排挤,心情苦闷,只好去大自然中寻找快乐和解脱。 |
D.表现了作者超然物外、旷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
(届广东广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先帝不以臣卑鄙 | B.逐许先帝以驱驰 肉食者,未能远谋潭中鱼可百许头 |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 D.斟酌损益,进尽忠言 |
不以物喜,不以已悲既加宫,益慕圣贤之道把“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翻译成现代汉语。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追述以往的经历,既表达对先帝的感恩之情,也表明对后主的耿耿忠心。 |
B.诸葛亮认为目前南北已平定,当率领全军复兴汉室,迁回旧都,实现先帝遗愿。 |
C.诸葛亮主动请缨讨伐奸贼,为了表明决心,郑重立下誓言,如若兵败甘愿受罚。 |
D.诸葛亮担心后主听信谗言,因此恳切劝后主,要广开言路,接纳治国的良策。 |
(届北京中考)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问题。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阳,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游之日,风日清和,湖平于熨,时有小舫往来,如蝇头细字,着鹅溪练上。取酒共酌,意致闲淡。亭午风渐劲,湖水汩汩有声。千帆结阵而来,亦甚雄快。
日暮,炮车云生,猛风大起,湖浪奔腾,雪山汹涌,震撼城郭。予始四望惨淡,投箸而起,愀然以悲,泫然不能自已也。(选自袁中道《游岳阳楼记》)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________
(2)则有去国怀乡去:________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春和景明翻译:__________
(2)时有小舫往来翻译:__________【甲】【乙】两段文字写的都是游览者在岳阳楼的所见所感。【甲】文中,淫雨、阴风、浊浪等景物出发了“迁客骚人”的悲苦之情,沙鸥、锦鳞、芷兰等景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喜悦之情。【乙】文中,清风、湖水、① 等景物触发了作者的愉悦之情,浓云、② 、巨浪等景物触发了坐着的悲伤之情。“迁客骚人”和袁中道都没有达到范仲淹所说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境界,原因是③ 。
欧阳修《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句话中"醉"和"乐"的关系应该怎样理解?
说说《小石潭记》"漳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中"空游"的表达效果。
翻译。
①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②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