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欲买舟南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僧哉?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贫者自南海还( ) ②越明年( )
③西蜀之去南海 ( ) ④富者有惭色( ) 下列句中的“之”与“吾欲之南海”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读之竟日 | B.事列神仙之传 |
C.至之市 | D.蔽林间窥之 |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停一处)。
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僧哉?
(2)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示?
阅读《出师表》选段,按要求回答题。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解释下面划线的字
(1)先帝不以臣卑鄙:(2)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3)臣不胜受恩感激:(4)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下列各组划线的词语的含义或者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葛亮日夜操劳,南征孟获后又北伐操魏,为的是完成刘备“兴复汉室”的遗愿。 |
B.力荐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诸葛亮意在提醒后主刘禅“亲贤臣,远小人”。 |
C.诸葛亮认为,如果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没有劝慰后主宣扬圣德的忠言,那么就是由于他们办事拖沓,不能雷厉风行造成的。 |
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一句,表达了诸葛亮北伐中原、兴复汉室的强烈愿望和坚定的决心。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12 分)
猴 弈
西番有二仙,弈于山中树下,一老猴于树上日窥其运子之法,因得其巧。国人闻而往观,仙者遁①去,猴即下与人弈,遍国中莫能胜。国人奇之,献于朝。上诏②征能弈者与之较,皆不敌。或言杨靖善弈——时杨靖以事系于狱,诏释出之。靖请以盘贮桃,置于猴前,猴心牵于桃,无心弈,遂败。
【注释】①遁:逃跑②诏:皇帝下的文书。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因(于是)得其巧 | B.上诏征能弈者与之较,皆(都)不敌 |
C.时杨靖以(因为)事系于狱 | D.诏释出之(指老猴)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猴即下与人弈,遍国中莫能胜
②国人奇之,献于朝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受到什么启发?请你简要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9 分)
《<论语>十则》选段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温故而知新新:新的理解与体会。 |
B.诲女知之乎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
C.择其善者而从之善:优点。 |
D.其恕乎其:代词,它。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故时有物外之趣。温故而知新 |
B.温故而知新任重而道远 |
C.驱之别院知之为知之 |
D.可以为师矣徐喷以烟 |
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的经典著作。《<论语>十则》有的谈求知的态度,有的谈求知的方法,有的谈修身做人。 |
B.“温故而知新”谈的是学习的方法,在孔子看来只要温习了旧知识就一定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
C.“士不可以不弘毅”的原因是“任重而道远”。 |
D.孔子在“岁寒”这一则中用比喻的手法强调了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保持自己高深的节操。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题(11分)
(节选自岳飞《论马》)
注:①啖:吃。②介:披上战甲。③比:等到。④自午至酉:相当于现在从中午11时到晚上7时。⑤褫(chǐ):解除。 按要求完成下列两题。(4分)
(1)解释加线的词语。(2分)
①故常奇之( ) ②若无事然( )
(2)与例句中的“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2分)
例句: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
A.潭西南而望 ( 《小石潭记》 ) | B.好逸而恶劳(《治水必躬亲》) |
C.学而时习之 (《<论语>八则》) |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马说》) |
用“/”划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文章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文言选段《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完成题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及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4分)
①或夜昏怠()②辄以水沃面()
③既仕()④后天下之乐而乐()下面各句中“而”的用法和“二岁而孤”用法相同的是()
A.夺而杀尉 | B.黑质而白章 |
C.久而乃和 | D.而吾以捕蛇独存 |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妻 子 衣 食 自 足 而 已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短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范仲淹“以天下为已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