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 “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欲买舟南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僧哉?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贫者自南海还( ) ②越明年( )
③西蜀之去南海 ( ) ④富者有惭色( ) 下列句中的“之”与“吾欲之南海”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读之竟日 | B.事列神仙之传 |
C.至之市 | D.蔽林间窥之 |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停一处)。
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僧哉?
(2)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黔之驴》)读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启示?
阅读下面三则文言文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蓝田①性急,尝食鸡子②,以筯③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④口中,啮⑤破即吐之。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曰:“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王述转尚书令,事行便拜⑥.文度曰:“故应让杜、许⑦。”蓝田云:“你谓我堪⑧此否?”文度曰:“何为不堪?”但克让自是美事,恐不可阙。”
蓝田慨然曰:“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⑨不如我。”
【注】①王蓝田:名述,袭爵蓝田侯。后文的“文度”为其子。②鸡子:鸡蛋。③筯(zhù):筷子。④内:通“纳”。⑤啮(niè):咬。⑥事行便拜:授官的诏书一下达就立即接受。⑦故,或许。杜、许,不译何人,应为当时有名望的两人。⑧堪:能够胜任。⑨定:到底。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复于地取内/口中 B.啮破/即吐之 C.谢无奕/性粗强 D.事行/便拜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
②
③阙
(3)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①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之,又不得。
②既云堪,何为复让?人言汝胜我,定不如我。
(4)结合三则短文内容,说说王蓝田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杨继盛七岁失母。庶母妒,使牧牛。继盛经里塾,睹里中儿读书,心好之。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兄言于父,听之学,然牧不废也。年十三岁,始得从师学。家贫,益自刻厉。
贬狄道典史 ①.其地杂番 ②,俗罕知诗书,继盛简子弟秀者百余人,聘三经师教之。鬻 ③所乘马,出妇服装,市田资诸生。县有煤山,为番人所据,民仰 ④薪二百里外,继盛召番人谕之,咸服曰:"杨公即须我曹 ⑤穹帐,亦舍之,况煤山耶!"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九)
【注释】:①典史:知县下属最低级官吏。②杂番:指汉人和少数民族杂居。③鬻[yù]:卖。
④仰:依赖、依靠。⑤我曹:我们。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心 好之
②继盛 简子弟秀者百余人
(2)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因语兄,请得从塾师学。
(3)"番民信爱之,呼曰'杨父'",可见杨继盛在番民心中很有威望。请写出番民"信爱"杨继盛的原因。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
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本文作者是 (朝代)的政治家、文学家 (人名)。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①滕子京 谪守巴陵郡
②前人之述 备矣
③ 薄暮冥冥
④至若春和 景明
(3)本文第二段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描写了"岳阳楼之大观",请找出相应语句并准确地抄录下来。
(4)文章三、四两段文字都是先写景,后写迁客骚人触景而生的情。作者写迁客骚人悲喜之情的目的是什么?
(5)《岳阳楼记》千古传唱,主要源于文中闪耀的思想光芒。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文中作者思想感情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患盗论
刘敞
天下方患盗。或问刘子曰:"盗可除乎?"对曰:"何为不可除也?顾 ①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或曰:"请问盗源?"对曰:"衣食不足,盗之源也;政赋不均,盗之源也;教化不修 ②,盗之源也。一源慢 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二源慢,则操兵刃劫良民而为盗矣;三源慢,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此所谓盗有源也。"
【注释】①顾:只是;②修:贯彻得好;③慢:疏忽。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盗可 除乎 。
②衣食不 足 。
③则探囊发箧而为盗矣 。
(2)下列句子中的"或"与"或问刘子曰"中的"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而或长烟一空 |
B. |
或王命急宣 |
C. |
或以钱币乞之 |
D. |
或异二者之为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顾盗有源,能止其源,何盗之患?
②则攻城邑略百姓而为盗矣。
(4)作者认为产生"盗"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水尤清 冽 |
冽: |
|
②影 布石上 |
布: |
|
③ 隶而从者 |
隶: |
|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心乐 之 |
马 之千里者 |
B.不可知 其源 |
其如土石何 |
C. 以其境过清 |
以中有足乐者 |
D. 乃记之而去 |
乃石性坚重 |
(3)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其岸势犬牙差互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下面对文章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按游览顺序,先写发现小石潭,然后描写水、石、树、鱼等潭中景物,再写小潭源流及潭中氛围,最后记录同游者,构思巧妙,结构完整。 |
B. |
文中的"心乐之"之"乐"表现了作者听到悦耳水声之后的欣喜之情:"似与游者相乐"之"乐"则写出了作者与游人同乐的轻松与快慰之情。 |
C. |
本文运用了点面结合和动静互衬的表现手法:"全石以为底"是面,"为纸,为屿,为嵁,为岩"是点;"影布石上"是静,"往来翕忽"是动。 |
D. |
"凄神寒骨,悄怆幽"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氛围以及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