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短文,完成小题。(15分)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九十( ) (2) 磨铁杵 ( )
【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且置土石 无陇断
B 惧不已 如土石何
C 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
D 操蛇之神闻于帝
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三处)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甚矣,汝之不惠
                                                                                 。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  
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题目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成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意思。(3分)
①便还家( )②无论魏晋( )③寻所志( )
翻译下列句子。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渔人遇桃源,“处处志之”,却“不复得路”,你认为其中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思想?(3分)

附加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昔有医人,自媒①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曲折者,延吾治,可朝治而夕知矢。”一人信焉,而使治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②焉。驼者随直,亦复随死。其子欲鸣③诸官。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注释】:①媒:介绍,夸耀。②屣(xǐ):鞋子。这里用作动词,践踏。③鸣:申诉,控告。
解释句中划线词的意义。
(1)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延:___________
(2)一人焉,而使治驼。信:___________
给文中划线句子需要加标点的地方用“|”标出来。
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而即屣焉。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我业治驼,但管人直,那管人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完这个故事,你对故事中的医生有何评价?

6山市
下列各组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相惊疑/此失彼 B.始为山市/恍然大
C.惟楼一座/机四伏 D.中有楼者/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楼上人往来屑屑,或凭或立,不一状。
答:
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填空。
山市出现的全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从孤塔耸起到□□出现为初生阶段;□□出现为发展阶段;□□出现是高潮阶段。(用原文词语填空)
根据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选择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

A.蒲松龄根据目击者的叙述,生动地再现了山市由生成到消失的全过程。
B.文中的山市跟海市一样,是一种因折光反射而形成的自然现象。
C.文中划线句子“始悟为山市”是一句描写中的抒情,有点题作用。
D.因为当时科学不发达,当时的人们不能用科学道理来解释山市这一自然现象,所以把当时的人们把“山市”称为 “鬼市”。

附加题
颜渊、季路言志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敝之而无  (2)朋友
划分句子节奏。
愿 车 马 衣 裘 与 朋 友 共 敝 之 而 无 憾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从颜渊、季路的话中可以看出两人的性格是:
颜渊:季路:

自山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zhǔ)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沿溯阻哀转久 B.于夏水襄陵每晴初霜旦
C.则湍绿潭留蚊于帐中 D.非亭午夜分山峡七百里中

文章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的静景,也描写了“”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翻译下列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对文章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写三峡之水,突出了其不同季节的特点。
B.文章使用了大量极富表现力的骈散句,语言清新俊逸。
C.文章的第二段关于三峡江水的描写与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有异曲同工之妙。
D.文章布局自然,先写山,后写水,突出了三峡山高水险的特点。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