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论语十二章》完成练习。
⑴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⑵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
⑶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⑷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⑸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⑹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⑺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⑻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⑼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⑽子在川上曰: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⑾子曰:“三军可夺帅也,不可夺志也。”
⑿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论语( )三省吾身( )曲肱而枕( ) 一箪食( )、解释选文中加点的字
说: 愠: 罔: 笃: 翻译下列句子
(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不习乎?”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 |
B.《论语》是道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
C.《论语》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 |
D.《论语》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
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问题。
(1)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
(2)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
(3)孔子认为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这句话对我们做人有什么启示?
你能从《论语》十二章找出两个成语吗?
善呼者
公孙龙在赵之时,谓弟子曰:“人而无能者,龙不能与游。”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臣能呼。”公孙龙顾谓弟 子曰:“门下故有能呼者乎?”对曰:“无有。”公孙龙曰:“与之弟子籍!”后数日,往说燕王。至于河上,而航在 一汜。使善呼者呼之,一呼而航者来。 (《淮南子·道应训》)
注释:①公孙龙:战国时赵人,姓公孙,名龙,字子秉,名家代表人物。 ②汜:河岸。解释加点的词。(2 分)
(1)有客衣褐带索而见曰()(2)公孙龙顾谓弟子曰()对下面句子的翻译正确的一句是 ()(2 分) 与之弟子籍。
A.和他的弟子一起登记。 | B.给他弟子的身份。 | C.和他弟子籍贯相同。 | D.给他弟子的书籍。 |
请对“公孙龙”(或“善呼者”)的所作所为,作一简评。(4 分)
阅读《孙权劝学》,根据要求作答。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但当涉猎(应当) | B.见往事耳(了解) | C.自以为大有所益(好处) | D.非复吴下阿蒙(收复)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从吕蒙的变化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请结合《伤仲永》一文简要谈谈自己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车夫
有车夫载重登坡,方极力时,一狼来啮其臀。欲释手,则货敝身压,忍痛推之。既上,则狼已龁①片肉而去。乘其不能为力之际,窃尝一脔②,亦黠而可笑也。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龁[hé]:咬;②脔[luán]:成块的肉。解释加点的词
①方极力时 ( )②亦黠而可笑也( )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用现代汉语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车夫又担心翻车毁了货物,把自已也压在下面,只好忍住疼继续推车。 |
B.车夫又担心狼毁了货物,把自已也压在下面,只好忍心把车推倒。 |
C.车夫又担心翻车毁了货物,狼也会被压到,只好忍住疼继续推车。 |
D.车夫又担心狼毁了货物,狼也会被压到,只好忍心把车推倒。 |
文中狼“亦黠”体现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认为其“可笑”?请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口技
林嗣环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会宾客大宴(适逢) | B.两股战战(大腿) |
C.宾客意少舒(神情) | D.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 |
翻译划线句子: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本文首尾均交待“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有何作用?
阅读吴均《与朱元思书》,回答后面的题。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
(2)窥谷忘反 ( )翻译下列句子。
①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②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作者用“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概括富春江的景色。请说说富春江的山“奇”在哪里?水“异”在哪里?
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