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选自《孟子·告子上》)
【乙】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①子②冠履③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④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
【注】 ①予:给,送②子:你,代词③履:鞋子④一言:一句话,即关系到正义与非正义的一句话
【丙】陆秀夫,字君实,楚州盐城人。
元十六年二月,崖山战败,秀夫携少帝奔走,罹①难遇坎,不止一日,然见国运破亡,人羸②胄③歪,乃喟帝曰:“国负鞑靼④诮⑤欺,不啻⑥参九日,今兵蹷⑦崖山,百千壮士毁于一朝,微臣无能,谟⑧失谋落,无力报国,吾心决矣,愿负陛下,投海殉国,不落鞑靼之俘。”
少帝闻言,不甚解意,悲而泣曰:“吾祖百年磐基,今仗余也,求丞相大能,救吾于水深火热,救社稷于刀山火海。”
秀夫听闻,忿恚叱曰:“鞑虏之军,近在咫尺,何其多言也。陛下苟贪生求存,独株松柏愿永插盘古血!”
少帝闻言,转悲从容,曰:“多谢丞相教诲,今社稷败鄙之手,有乖⑨先祖,冀先祖勿怪罪矣,待至黄河,见先祖赎其罪也。”遂畔爬秀夫之躯,秀夫视少帝如此,大笑一声,挥泪堕海,君臣二人,随泪逝海,无怨无悔。 (节选自《陆秀夫之死》)
【注】①罹[lí]:遭受苦难或不幸。②羸[léi]:衰弱。③胄[zhòu]:头盔。④鞑靼:南宋时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称呼。⑤诮[qiào]:责备。⑥不啻[chì]: 不止,不只。⑦蹷[jué]:同“蹶”,倒下,跌倒。 ⑧谟[mó]:计谋,策略。 ⑨乖:背离、违背 解释选文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 故患有所不辟也 (2)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3) 今谓人曰 (4) 救社稷于刀山火海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不甚解意 |
B.万事莫贵于义所恶有甚于死者 |
C.故不为苟得也陛下苟贪生求存 |
D.而杀子之身悲而泣曰 |
翻译下列句子。
⑴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⑵愿负陛下,投海殉国,不落鞑靼之俘。
【甲】文运用比喻论证来阐明观点,具体来说是用___ _________这个比喻来阐述_______ ______ 的观点;【乙】文论证层层深入,首先论证了帽子鞋子不如手脚珍贵,其次论证了____ __________,然后论证了生命不如义珍贵,最后强调了_____ _______ 的中心论点; 【丙】文中,陆秀夫的行为印证了甲文中
(用原文语句填空)结合文体特点,简要分析甲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从致书以观(得到) | B.录毕,走送之(跑) |
C.益慕圣贤之道(更加) | D.色愈恭,礼愈至(到)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
(2)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哪些困难?用自己的话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刘瞻之先②,寒士也。十许岁,在郑絪左右主笔砚。十八九,絪为御史,巡荆部商山③,歇马亭,俯瞰山水。时雨霁,岩峦奇秀,泉石甚佳。絪坐久,起行五六里。曰:“此胜概,不能吟咏,必晚何妨?”却返于亭,欲题诗。顾见一绝,染翰尚湿。絪大讶其佳绝。时南北无行人,左右曰但刘景在后行二三里。公戏之曰:“莫是尔否?”景拜曰:“实见侍御吟赏起予,辄有寓题。”引咎又拜。公咨嗟久之而去。比回京阙,戒子弟涵、瀚已下曰:“刘景他日有奇才,文学必超异。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吾亦不复指使。”至三数年,所成文章,皆辞理优壮。凡再举成名,公召辟法寺学省清级。
(选自《太平广记》有删改)
【注】①絪:念yīn。②刘瞻之先:指刘瞻的父亲,即刘景。③荆部商山:地名。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时雨霁,岩峦奇秀(天放晴 ) | B.此胜概,不能吟咏(景象) |
C.实见侍御吟赏起予( 启发 ) | D.凡再举成名(举起 )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刘瞻之先,寒士也。水陆草木之花 |
B.絪大讶其佳绝策之不以其道 |
C.公咨嗟久之而去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
D.却返于亭,欲题诗不戚戚于贫贱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公戏之曰:“莫是尔否?”
②自此可令与汝共处于学院,寝馔一切,无异尔辈。 刘景成才的自身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吾妻之美.我者 |
B.朝.服衣冠 / 皆朝.于齐 |
C.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 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
D.皆以.美于徐公 / 徒以.有先生也 |
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徐公何能及君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妻、妾、客对邹忌所说的话,表达的意思是一样,但在语气和感情上各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渔家傲 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① “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字表现在什么地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中的“泪”,蕴含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文言文阅读(共12分)
唐雎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尔。”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4分)
①秦王怫然怒 ()②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③秦王色挠 ()④长跪而谢之()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产生了怎样的结果?请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文言文阅读(共14分)
《精骑集》序
秦观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者游,旬朔之间②,把卷无几日。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③,悔前所为;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④时十一二。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⑤,掩卷茫然,辄复不省。故虽有勤劳之苦,而常废于善忘。
嗟夫!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比读《齐史》,见孙搴⑥答邢词曰:“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⑦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知之何矣。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注释】①滑稽:诙谐戏谑的意思。 ②旬朔之间:指十天一月之内。 ③惩艾:惩戒。
④曩:从前。 ⑤寻绎数终:从头到尾翻寻几次。 ⑥搴:读qiān。 ⑦勒:编。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含义不同的一组是()
A.一见辄能诵/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醉翁亭记》) |
B.把卷无几日/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记》) |
C.比读《齐史》/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陈涉世家》) |
D.心善其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
选出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例句:故虽有强记之力
A.乃记之而去(《小石潭记》) | B.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
C.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 | D.何陋之有(《陋室铭》) |
翻译文中划线句子。(6分,每小题3分)
(1)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精骑三千,足敌君羸卒数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败吾业者,常此二物也”的“二物”指什么?秦观的经历给了你哪些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