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鑲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引自马克思的话   
材料三:瓦德西说:“中国此次所受毁损及抢劫之物,其详数将永远不能查出。”
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三分别反映的是哪两次侵略战争的劫掠景象?
(2)材料一反映的战争是哪两国发动的?
(3)材料二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毛泽东飞抵重庆,蒋介石召开秘密会议,商定对策:“政治与军事应整个解决,但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面对军事则严格统一,不稍迁就。”
材料二 协定规定,坚决避免内战,在和平、民主、团结统一的基础上,建设独立、自由、富强的新中国。还规定迅速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等权利。
请回答:
材料一中的对策包括“军事则严格统一,不稍迁就。”因此在重庆谈判中国民党拒不承认什么?
材料二出自什么文件?它与材料一中的“对政治之要求予以极度之宽容”有什么关系?

阅读下列材料:
万急,延安
毛泽东先生勋鉴:
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可能实现,举凡国际国内各种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
请回答:
这是谁发给毛泽东的电报?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的?
文中的“陪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类似的电报他发过几次?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战(指旨抗日战争)方告结束,内争不容再有,……甚有赖先生之惠然一行,共定大计……”
—一摘自 1945年8月 20日蒋介石再次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电报
材料二“若不速予剿除(共产党),不仅八年抗战前功尽失,自必遗害无穷……”
——一摘自 1945年 10月 13日蒋介石发给陆军总司令何应钦的密电
请回答:
据材料一,说明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的理由是什么?
据材料二,蒋介石对共产党的政策是什么?
材料一同材料二有没有矛盾?为什么在同一阶段蒋介石会有两种断然不同的态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意思是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二:秦孝公据崤函(xiáohán)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贾谊:《过秦论》
材料三:孝公卒,太子立。公子虔之徙告商君欲反,发人捕商君。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君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材料一反映了卫鞅的什么主张?
(2)、材料二中“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商君变革的措施有哪些?
(3)、材料三中“车裂商君”、“遂灭商君之家”,商君为变法付出生命。因此有人说商鞅变法失败了。对此,你如何看待?请说出理由。
(4)、综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觉得卫鞅身上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中国古代农业文明有着辉煌的历史。(本题9分)
(1)、“中国人和水稻打交道七八千年”,那么距今约7000年的长江流域哪一聚落居民就已种植水稻?距今约6000多年的半坡聚落居民主要种植哪种农作物?
(2)、下图我国古代神话传说“教民播种五谷”的农业创始人是谁?

(3)、下图反映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中已普遍使
用什么?其使用有什么作用?

(4)、下图三是我国历史上哪一工程的示意图?(1分)这一工程至今仍发挥哪些作用?(答一点即可,1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