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 名 称 |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
《德意志帝国宪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颁布时间 |
1787年颁布 |
1875年颁布 |
1954年颁布 |
| 制定机构 |
制宪会议制定 |
议会制定 |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
| 特 点 |
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
体现直接民主原则 |
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
| 评 价 |
近代世界第一部 成文宪法 |
标志德国迈入资本主义时期 |
开创人民民主新阶段 |
A.颁布时间 B.制定机构 C.特 点 D.评 价
元代行省长官在忽必烈时期主要执掌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时,可统帅本省军队。同时规定,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据此可知元代()
| A.地方长官有较大独立性 | B.重视对地方官员的监察 |
| C.行省权力受到中央节制 | D.专制主义皇权空前加强 |
宋代在选拔官吏时有这样一条规定:“如工商杂类人等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并解送。”清朝后期形成捐纳(买官)制度,买官成为商人进入仕途和升迁的途径。这种现象反映出宋代以后中国社会()
| A.科举制度已经遭到破坏 |
| B.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
| C.重商观念成为主流思潮 |
| D.科举考试逐渐失去吸引力 |
《旧唐书•刘祎之传》记载: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对该信息表述正确的是( )
| A.诏敕须经凤阁审议通过方合规制 |
| B.三省机制目的在于抑制皇权 |
| C.三省机制只是皇权之下的相对民主 |
| D.皇帝权威受到挑战并被破坏 |
我国古人把天上的星宿和地上的各个区域联系起来,说某地是某某星宿的分野,这就是所谓分野的观念。星宿的分野,一开始按列国来分配,后来又按各州来分配。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天人感应”的思想 | B.宗法制的的影响 |
| C.“君权神授”的思想 | D.中央集权的加强 |
楚汉战争刘邦获胜后,其手下重要将领都武侯高起、安国侯王陵认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项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反映出( )
| A.分封制符合秦汉历史发展趋势 |
| B.分封制平衡了中央与地方关系 |
| C.分封仍是当时重要的政治观念 |
| D.稳固统治须依靠满足部将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