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所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朱熹表达的本意是
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 | 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 |
C.人欲与人的正当欲望是一概念 | 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 |
有西方报纸说:“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消除了国外人们头脑中一个好战的中国的形象。他的发言代表了亚洲人的声音……美国本想在会议上孤立中国,但经过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的出色工作和斗争,使它自己陷于孤立。会议开始时,中美双方的关系是十分紧张、尖锐对立的,经过这次会议.则架设了中、美官员双方接触的桥梁。”材料反映的事件应是
A.日内瓦会议 | B.亚非会议 |
C.第26届联合国大会 | D.尼克松访华 |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对当代世界秩序这样描述:“意识形态不再重要,各国开始发展新的对抗和协调模式。为此,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框架来理解世界政治,而‘文明的冲突’模式似乎满足了这一需要。”这里“新的框架”可以理解为
A.两极格局 | B.单极世界 |
C.多极化和多元化 | D.“一超多强” |
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他论述的是
A.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进步意义 |
B.社会主义己由理想变为现实 |
C.社会主义革命爆发具有必然性 |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进步性 |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官僚体系发生了一些变化,出现了“五口通商大臣”“总税务司”“总理衙门”等官职或机构。这些变化
A.说明原有的官僚体系遭到否定 |
B.是殖民主义冲击专制主义禁锢的结果 |
C.是中国社会半封建化的表现 |
D.无益于近代中国的发展 |
1880年7月法国政府规定:“凡1880年7月6日以前,因政治犯罪和因违反新闻法行为而被判刑者,一律赦免。”被赦免者既有巴黎公社战士,也有君主派人士。这表明当时法国
A.宪法规定议会有特赦的权力 |
B.欲借助工人力量建立共和政体 |
C.希望缓和社会矛盾巩固共和制 |
D.国民议会中君主派力量强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