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处于科学革命中的西欧,“肯定自然知识的实用价值,以及肯定它对科技进步的前景所包含的意义,已经成为普遍接受的常识,但科学的素养对于人类,以及对于人类所处的环境实际产生的作用还是很小”。这一现象说明
| A.民众仅从实用角度理解科学革命 | B.科学素养的提高不受社会重视 |
| C.科学革命只影响到知识阶层 | D.科学方法已获得广泛认同 |
19世纪流行一种文艺思潮,“它认为人是复杂的、感性的、只是偶或理性一下的动物。”“在一个越来越科学、唯物主义、工业化、都市化的时代,……(它)强调个人自由和自发性。”这种思潮是()
| A.古典主义 | B.浪漫主义 |
| C.现实主义 | D.理代主义 |
校园标语(口号)也能折射出时代发展的脉络。下面的校园标语(口号)按开始流行时间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
②“向科学进军”
③“把失去的光阴夺回来”
④“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 A.①②③④ | B.②①③④ |
| C.①③②④ | D.②③①④ |
20世纪80年代初,文坛一度出现“反思文学”“伤痕文学”热流,它们反映的主题主要是()
| A.抗日战争 | B.国共内战 |
| C.“文化大革命” | D.改革开放 |
1960年中国科学院召开学部大会,选出学部委员35人,既有周培源、苏步青这样的著名科学家,也有天津人民公社姜德玉、湖北工业劳模马学礼这样的工农大众。大会共宣布学部论文和报告69项,其中劳动模范有13项。这一现象()
| A.反映了我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 |
| B.表明了工农大众科学素养的普遍提高 |
| C.体现了“科学为广大群众所共有”的观念 |
| D.证明了工农大众当家作主的政治地位 |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者共同的本质特征是()
| A.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 |
| C.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 D.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