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马克思曾说:“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适合评价

A.毛泽东思想 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
C.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D.新文化前期的指导思想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维新思想的历史影响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某历史兴趣小组研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点”这一课题,收集了以下史实,你认为符合该课题研究的有
①太平天国运动②国民大革命运动③抗日战争④维新变法运动⑤《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⑥辛亥革命

A.①②④ B.①④⑥ C.①③⑤ D.②③⑤

1924年,孙中山说:“从前奋斗不充分的原因,是由于没有办法,从此以后有了办法,就要诸君担负责任,拿这个办法,去替国人发生一个新希望。”“这个办法”是

A.武装夺取政权 B.走十月革命道路 C.建立责任内阁 D.实行新三民主义

在中国近代史上,它“是适应近代由封建制度到民主制度,由单纯商品生产制度到资本家商品生产制度之世界共同趋势的战争,是在历史进化上有重要意义的战争。”这里的“战争”应该指的是

A.鸦片战争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抗日战争

有历史学家认为,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接连发生,层次分明地连在一起,形成一场“总运动”。这场“总运动”的基本趋势是

A.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 B.政治上由专制向民主的转变
C.由农耕经济向工业化的飞跃 D.技术、制度、文化渐次转型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
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
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
梁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