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人)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普罗泰格拉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中主人公哈姆雷特的一段独白
材料三 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
——卢梭
请回答:(1)普罗泰格拉属于什么运动(或学派)的代表人物?材料一体现了他的哪一思想主张? (2分)
(2)材料二反映了欧洲历史上哪次思想解放运动?该运动首先兴起于何国?其思想核心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卢梭的主要思想观点,并指出启蒙思想的总结性人物是谁?(3分)
(4)假如上述材料作为研究性学习的素材,你认为该组材料最恰当的主题是什么?(2分)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文艺复兴 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十六条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三十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
材料二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临时约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所体现原则的不同之处。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期间,新中国确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谈谈你对我国民主制度的认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于他人,则断不可行。
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之。
——[清]康熙帝
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而后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美国革命的首创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而后又通过革命的方式巩固和发展了政治民主化。
——马克垚等《世界文明史》
社 会主义由不成熟到成熟,由不完善到完善,由不发达到比较发达,还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一是推进以市场化为目标的经济体制改革;一是以发展民主政治为目 标的政治体制改革。民主制度同任何真理一样,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任何地区和国家,民主制度的状况、优劣,都要以实践为标准。
——温家宝在2007年3月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
(1)概括清朝政治体制的特点并简要指出其弊端。
(2)指出17世纪末—19世纪中期英美两国在推动本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相同点。
(3)指出新中国成立后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主要成就。结合我国近代以来的史实,说明“民主制度的状况、优劣,都要以实践为标准”。
(4)综合上述材料和解答,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认识。

近代世界史上,英国在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方面远远走在其他国家前列,由此成为现代化潮流的“领头羊”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所谓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在一个国家内部,自己的国家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是不可能持续的。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17世纪时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
材料二: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1)结合17世纪中期至19世纪中期英国在政治建设、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史实论证材料一中“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这一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
(2)结合鸦片战争后至19世纪末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解释材料二中英国是如何“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世纪中后期,日本政府大力推行置产兴业政策,迅速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示以实例,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日本经济史》
材料二自明治初年,渐行所谓奖励工业。……(工部省)开拓矿山、制造机械和造船……不计利息,不计减损……产品不能销售之物,则自行标价,尽藏库中…… 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即或是矿山、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1880)发表评论说:“政府之制造,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使政府的事物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日本人民业足已同外国人竞争,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明治维新——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2)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3)日本地震引发福岛核泄露事故以后,政府对东京电力公司实施监管。据此并综合上述材料,请就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谈你的认识。

如图,阅读下列图片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1).上面四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事件?
(2).图二事件对图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图三和图四事件的背后反映了怎样不同的革命道路?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导致不同革命道路出现的主要客观原因是什么?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