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当时,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

A.造纸技术的重大改进 B.雕版印刷术得以推广
C.胶泥活字印刷的诞生 D.金属活字印刷的出现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孙中山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孙中山对“忠”的理解是( )

A.弘扬传统忠孝思想 B.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D.强调国家民族意识

.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采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意为汉满蒙回藏五族共拥共和),取代清朝的国旗黄龙旗。其主要意图是( )

A.建立公民社会
B.反对封建迷信
C.反对满族统治
D.实行分权制衡

徐中约在《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采用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家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材料中所指的“激烈变革” ( )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B.促进了国人思想的空前解放
C.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D.为中国革命开辟了正确道路

“屋子里拢着炉火,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说‘天气不冷火太热,别任它烤坏了我。’屋子外躺着一个叫化子,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可怜屋外与屋里,相隔只有一层薄纸!”这首诗名为《相隔一层纸》,作者是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刘半农,发表于1917年《新青年》第4卷1号。该诗反映出( )
①打破旧诗词格律的束缚,形式上灵活自由
②早期白话诗在写作上讲求“真率”与“质朴”
③揭示了贫富差距、阶级对立,反映诗人对不公平制度的抨击
④“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陈独秀在《爱国心与自觉心》中写道:“土地、人民、主权者,成立国家之形式耳。人民何故必建设国家?其目的在保障权利,共谋幸福,斯为成立国家之精神。”又说:爱国者何?爱其惟保障吾人权利、谋益吾人幸福之团体也。”此论述旨在阐明()

A.爱国的前提是国家要保障人民权利
B.国家应具备土地、人民、主权等形式
C.国家创立的根本途径是缔结社会契约
D.一国人民要自觉地热爱自己的国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