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吾母姓钟氏
吾母姓钟氏,十八归先府君。府君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宾从辄满座。吾母脱簪珥,治酒浆,盘罍间未尝有俭色。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府君由是计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先外祖长身白髯,喜饮酒,酒酣,辄大声吟所作诗,令吾母指其疵。每指一字,先外祖则满引一觥,数指之后,乃陶然捋须大笑,举觞自呼曰:“不意阿丈乃有此女!”记母教铨时,组绣绩纺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儿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鸡鸣卧焉。庚戌,外祖母病且笃,母侍之,凡汤药饮食,必母亲尝之而后进。外祖母濒危,泣曰:“女本弱,今劳瘁过诸兄,惫矣。他日婿归,为言我死无恨,恨不见女子成立。其善诱之!”语迄而卒。十岁,父归。越一载,复携母及铨,偕游燕秦赵魏齐梁吴楚间。先府君苟有过,母必正色婉言规。或怒不听,则屏息,俟怒少解,复力争(zhēng)之,听而后止。先府君每决大狱,母辄携儿立席前,曰:“幸以此儿为念!”府君数颔之。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铨年且二十明年娶张氏母女视之训以纺绩织纴事一如教儿时。
(节选自蒋示铨《〈鸡鸣夜课图〉记》)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十八先府君归:回到。
B.盘罍间未尝有俭色俭色:不丰满的情况。
C.鸡鸣卧焉鸡鸣:鸡叫天明。
D.复力之争:争论。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不意阿丈有此女/度我至军中,公 B.我以见汝父/杀一老卒,甲也
C.令吾母指疵/下平旷,有泉侧出 D.必母亲尝之后进/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

以上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表现母亲贤良美德的一组是( )3分
①吾母脱簪珥,治酒浆。     ②令吾母指其疵。
③不意阿丈乃有此女。       ④凡汤药饮食,必亲尝之而后进。
⑤俟怒少解,复力争之。     ⑥训以纺绩织经事。

A.①③⑤ B.②⑤⑥ C.②③④ D.①④⑥

下列对原文的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记叙了母亲平凡而辛勤的事迹,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的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怀念。
B.文中所写母亲对父母孝,对子女慈,相夫教子等,虽然都属于传统道德的范围,但仍具有现实意义。
C.本文作者叙述母亲诸多琐事,用铺叙手法,再加上一些感情浓烈的语辞,因而对母亲的赞美和热爱极为具体化。
D.文中细节描写不多,但有点睛之妙,如外祖父的得意,母亲的聪颖,以及父女间融洽的亲情, 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用“/” 给文中划……的句子断句。
又十载归卜居于鄱阳铨年且二十明年娶张氏母女视之训以纺绩织纴事一如教儿时。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
                                                                    
②他日婿归,为言我死无恨,恨不见女子成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王英,字时彦,金溪人。永乐二年进士。选庶吉士,读书文渊阁。帝察其慎密,令与王直书机密文字。与修《太祖实录》,授翰林院修撰,进侍读。
二十年,扈从北征。师旋,过李陵城。帝闻城中有石碑,召英往视。既至,不识碑所。而城北门有石出土尺余。发之,乃元时李陵台驿令谢某德政碑也,碑阴刻达鲁花赤等名氏。具以奏。帝曰:“碑有蒙古名,异日且以为己地,启争端。”命再往击碎之。沉诸河,还奏。帝喜其详审,曰:“尔是二十八人中读书者,朕且用尔。”因问以北伐事。英曰:“天威亲征,彼必远遁,愿勿穷追。”帝笑曰:“秀才谓朕黩武邪?”因曰:“军中动静,有闻即入奏。”且谕中官勿阻。立功官军有过,命勿与粮,相聚泣。以英奏,复给予。仁宗即位,累进右春坊大学士,乞省亲归。
宣宗立,还朝。是时海内宴安,天子雅意文章,每与诸学士谈论文艺,赏花赋诗,礼接优渥。尝谓英曰:“洪武中,学士有宋濂、吴沉、朱善、刘三吾;永乐初,则解缙、胡广。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修太宗、仁宗《实录》成,迁少詹事,赐麒麟带。母丧,特与葬祭,遣中官护归。寻起复。正统元年命侍经筵,总裁《宣宗实录》,进礼部侍郎。八年命理部事。浙江民疫,遣祭南镇。时久旱,英至,大雨,民呼“侍郎雨”。年七十,再乞休。不许。十二年,英子按察副使裕坐事下狱。英上疏待罪。宥不问。明年进南京礼部尚书,俾就闲逸。居二年卒,年七十五。赐葬祭,谥文安。
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裕后累官四川按察使。
注解:
葬祭:礼部赐祭、工部造坟安葬。三杨:指明代“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先后位至台阁重臣,以大学士辅政。
(选自《明史•列传第四十》)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既至,不碑所识:知道
B.英子按察副使裕事下狱坐:因为
C.二年卒,年七十五。居:居住
D.英上疏待罪。不问。宥:宽恕

下列句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碑有蒙古名,异日且为己地,②其无礼于晋
B.①命再往击碎②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C.①朕用尔②不出,火
D.①既至,不识碑②以若所为,求若

给下列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
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
B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志碑
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
C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多出其手/四方求/铭
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
D英端凝持重/历仕四朝/在翰林/四十余年/屡为会试/考官朝廷制作/出其四方求/铭志碑记者不绝/性直谅/好规人过/三杨皆不喜/故不得柄用.
翻译下面的句子。
(1)仁宗即位,累进右春坊大学士,乞省亲归。(4分)
(2)汝勉之,毋俾前人独专其美。
(3)母丧,特与葬祭,遣中官护归。寻起复。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29分)
游狼山记
[清]张裕钊
光绪二年秋八月,黎莼斋管榷务通州,余过焉。既望,与莼斋游于州南之狼山。
山多古松,桂、桧、柏数百株,倚山为寺,寺错树间。最上为支云塔,危居山巅,万景毕纳。迤下若萃景楼及准提、福慧诸庵,亦绝幽迥。所至僧舍,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远绝尘境。侧身回瞩,江海荡天,近在户牖。隔江昭文、常熟诸山,青出林际蔚然。时秋殷中,海气正白,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现。余与莼斋顾而乐之。
狼山,淮扬以东雄特胜处也。江水自岷蜀经吴楚行万里,至是灏渺莽,与海合会。山川控引,界绝华戎,天地之所设险,王公以是慎固,古今豪杰之士所睥睨而筹也
昔阮籍遭晋室之乱,作《咏怀诗》以见志。登广武山,叹悼时之无人。今余与莼斋幸值兹世,寇乱(指太平天国运动)殄息,区内无事,蕃夷绝域,约结坚明,中外以恬熙相庆,深忧长计,复奚以为?
余又益槁枯朽钝,为时屏弃,独思遗外身世,捐去万事,徜徉于兹山之上,荫茂树而撷涧芳;临望山海,慨然凭吊千载之兴亡;左挟书册,右持酒杯,啸歌偃仰,以终其身。人世是非理乱,天地四时变移,眇若坠叶飘风。于先生乎何有哉?
归书而为之记。
(王文濡选辑《续古文观止》)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黎莼斋管榷务通州,余焉  过:经过
B.狼山,淮扬以东雄特处也  胜:优美的
C.寇乱殄,区内无事     息:止息
D.独思遗外身世,去万事   捐:弃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与莼斋游于州南狼山寡人于国也
B.余与莼斋顾乐之寒于水
C.啸歌偃仰,终其身作《师说》贻之
D.时屏弃相与

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是正面描写狼山美景的一组是
①山多古松,桂、桧、柏数百株 ②海气正白,怒涛西上,皓若素霓,灭没隐现 ③山川控引,界绝华戎 ④作《咏怀诗》以见志 ⑤荫茂树而撷涧芳 ⑥啸歌偃仰,以终其身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章开始便交待游览的时间、地点和缘由,接下来便直笔描写狼山幽深超俗的环境和壮美的景色。
B.写狼山有近景有远景,"房廊屈曲,左右苍翠环合"是为近景,"侧身回瞩,江海荡天"是为远景。
C.作者以阮籍作比,点明自己身处盛世,境内太平的欣慰,并表达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D.本文以四字句、六字句为基调,句式参差,富有变化,读起来抑扬顿挫。整篇文章给人以美的享受。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题4分)
(1)天地之所设险,王公以是慎固,古今豪杰之士所睥睨而筹也。
(2) 徜徉于兹山之上,荫茂树而撷涧芳;临望山海,慨然凭吊千载之兴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钓台在浙东,汉严先生隐处也。先生风节,辉映千古。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舟发自常山,凡三百余里,山水皆有可观。第目之所及,未暇问名,颔之而已。惟诫舟子以过七里滩,必予告。越日,舟行万山中,忽睹云际双峰崭然秀峙,急呼舟子曰:“若非钓台耶?”曰:“然矣!”迫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台东西峙,相距可数百步,陡起江干,数百仞不肯止。巉岩如高士并立,风致岸然。树多松,疏疏罗植,偃仰离奇各有态;倒影水中,又有如游龙百余,水流波动,势欲飞起。峰之下,先生祠堂在焉。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山既奇秀,境复幽倩,欲舣舟一登,而舟子固持不可。不能强,因致礼焉,遂行。于是足不及游而目游之。俯仰间,清风徐来,无名之香,四山俱至,则鼻游之。舟子谓滩水佳甚,试之良然,则舌游之。顷之,帆行峰转,瞻望弗及矣。返坐舟中,惝恍间如舍舟登陆,如披草寻磴,如振衣最高处,下瞰群山趋列,或秀静如文,或雄拔如武,大似云台诸将相,非不杰然卓立,觉视先生,悉在下风,盖神游之矣。日之夕矣,舟泊前渚。人稍定,呼舟子劳以酒,细询之曰:“若尝登钓台乎?山中之景何若?”舟子具能答之,于是乎并以耳游。噫嘻,快矣哉,是游乎!
客或笑谓:“郑子足未出舟中一步,游于何有?”嗟乎,客不闻乎?昔宗少文卧游五岳,孙兴公遥赋天台,皆未尝身历其地。余今所得,较诸二子,不多乎哉?故曰:以为游,则亦游矣。客曰:“微子言,不及此。虽然,少文之画,兴公之文,盍处一焉,以谢山灵?”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注】①宗少文:宗炳,字少文,南朝宋画家,好游山水。晚年将游历过的山水绘在室中观看,自称“卧游”。 ②孙兴公:孙绰,字兴公,晋人,博学善文,曾作《天台山赋》。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未暇问名,之而已       颔:点头
B.视之,所云两台,实两峰也    迫:靠近
C.如草寻磴            披:分开
D.觉视先生,悉在下风        视:看待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组是

A.①盍处一,以谢山灵②积土成山,风雨兴
B.①峰下,先生祠堂在焉②句读不知,惑之不解
C.①过七里滩,必予告   ②是时大中丞抚吴者为魏之私人
D.①舟子固持不可②惜其用武不终也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项是

A.作者游历钓台,借助眼观、鼻嗅、舌品、耳闻,呈现出了其“神游”钓台的独特感受,形象地表现了自己对那里景象的喜爱之情。
B.钓台实际是两座高耸险峻的山峰,山上松树的影子倒映在江水中,就像一群游动的要飞起来的龙,严先生的祠堂就在山脚下。
C.山上景色优美,向往已久的作者很想登山游览,可是船夫不同意停船靠岸,一番争议,依然不从,作者向船夫致礼,表示道歉,方继续前行,登山游览。
D.这篇文章豪放之中有婉约之致,秀丽之中有清新之韵,其文气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造境写境,浑然天成。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予夙慕之思得一游为快顾奉檄北上草草行道中耳非游也然以为游则亦游矣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意当日垂纶,应在是地,固无登峰求鱼之理也。
(2)余窃愧未之逮也,遂为之记。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始筮仕,决以著,怀英遇“坎”①,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即劝京决策南向。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及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说下之,使隶京。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杀人,幸勿杀我。”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金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弃疾间与之游:交往
B.下之,使隶京说:通“悦”,高兴
C.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之壮:以……为壮
D.州兵烬,井邑凋残罹:遭受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怀英遇“坎”,留事金②相如前进缶,跪请秦王
B.①揣僧必虚实奔告金帅②其无礼于晋
C.①献俘行在,斩安国市②月出东山之上
D.①创奠枕楼,繁雄馆②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辛弃疾与党怀英同学时曾经一起占卜仕途,党怀英得到的是“坎”卦,于是留在北方为金主做事,而辛弃疾得到“离”卦,于是南归大宋。
B.辛弃疾曾劝说义端投奔耿京,但义端却窃得耿京的大印逃跑了,耿京为此大怒并要杀辛弃疾,辛弃疾请求耿京给自己三天期限去抓义端。
C.辛弃疾曾邀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直奔金营,当着众人将杀害耿京投降金的张安国捆绑起来带走。
D.乾道六年,孝宗召见大臣们在延和殿对策,在恢复中原问题上态度坚决,辛弃疾趁机谈了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的人才,所持的观点强硬而直露。

把原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
(2)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共21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
杨王孙者,孝武时人也。学黄、老之术,家业千金,厚自奉养生,亡所不致。及病且终,先令其子,曰:“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死则为布囊盛尸,入地七尺,既下,从足引脱其囊,以身亲土。”其子欲默而不从,重废父命;欲从之,心又不忍,乃往见王孙友人祁侯。祁侯与王孙书曰:“王孙苦疾, 仆迫从上祠雍,未得诣前。愿存精神,省思虑,进医药,厚自持。窃闻王孙先令裸葬,令死者亡知则已,若其有知,是戮尸地下,将裸见先人,窃为王孙不取也。且《孝经》曰‘为之棺椁衣衾’,是亦圣人之遗制,何必区区独守所闻?愿王孙察焉。” 王孙报曰:“盖闻古之圣王,缘人情不忍其亲,故为制礼,今则越之,吾是以裸葬,将以矫世也。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归者得至,化者得变,是物各反其真也。反真冥冥,亡形亡声,乃合道情。夫饰外以华众,厚葬以隔真,使归者不得至,化者不得变,是使物各失其所也。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精神离形,各归其真,故谓之鬼,鬼之为言归也。其尸块然独处,岂有知哉?裹以币帛,隔以棺椁,支体络束,口含玉石,欲化不得,郁为枯腊,千载之后,棺椁朽腐,乃得归土,就其真宅。由是言之,焉用久客!昔帝尧之葬也,窾①木为匵②,葛藟③为缄,其穿下不乱泉,上不泄殠④。故圣王生易尚,死易葬也。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
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于戏!吾不为也。”祁侯曰:“善。”遂裸葬。
《汉书•杨胡硃梅云传》
【注】①窾(kuǎn),当中挖空的木头。②匵(dú):小棺材。
③藟(lěi),藤。④殠(chòu),腐臭的气味。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仆迫从上雍祠: 庙堂 B.王孙曰报:答复
C.将以世也矫: 改变 D.夫饰外以众华:夸耀

下列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

A.为棺椁衣衾 师道不传也久矣
B.亡形亡声,合道情 使牧羝,羝乳得归
C.是物各反真也以乱易整,不武。吾还也。
D.及病终,先令其子 死不避,卮酒安足辞

下列对原文划线处停顿正确的的一项是()

A.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B.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C.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D.夫厚葬诚亡益于死者而俗人/竞以相高靡财/单币腐之地下/或乃今日入而明日发/此真与暴骸于中野何异/且夫死者/终生之化而物/之归者也。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欲裸葬,以反吾真,必亡易吾意。
(2)且吾闻之,精神者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
(3)今费财厚葬,留归隔至,死者不知,生者不得,是谓重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