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病    人 
每天下午,她都要准时来到医院大门口左侧台阶上,铺下一张报纸,静静地坐在那儿看书。那是一本很厚的书。她的面前是一个花坛,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在她若有所思的时候,能看到她的那双大眼睛,平静而清澈。虽然病号服并不合身,但并不能掩盖住她的典雅的气质。
她很友善,每当有人找她问事的时候,她表现得非常耐心。我想,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
起风了,她轻轻地合上书,又整整齐齐把那张报纸叠好,转身走进了大楼。楼里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有上班的也有下班的,正好又是探视的日子,电梯刚停下,人们争着拥了进去,电梯马上有了反应,发出“受不了”的报警声,最后上来的人没有下去的意思,她就从中间挤了出来,等下一趟。
下一趟的人照样很多,不过还好,电梯没有报警,人们纷纷选择自己要去的楼层数。有个农民模样的大伯触动数字7的时候,那数字就是不亮。他有些着急,还有些紧张。一遍一遍地摁。但没有人告诉他为什么。她发现后,急忙说:“大伯,这部电梯双层停。”大伯仍然没有明白什么是“双层停”。说话间已经到了8层。大伯不知道该怎么办,不肯下。她非常客气地对电梯内的人说:“请等一下,我把他送到楼梯口。”她让大伯从8层走到7层。其实楼梯离电梯也就四五步远,她很快就回来了,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当然,肯定有人心里想:“这人真多事!”
电梯慢慢上行,一位手捧花蓝的小伙子自言自语:“口腔科病房是不是在12层呢?”她主动接过来说:“是的,往左拐。”
电梯到了14层,一位急忙下电梯的姑娘不小心丢下了插在塑料袋里的一枝玫瑰。塑料袋里有几盒营养品,但只有这一枝玫瑰。这时电梯门将要关上,她迅速触动开门钮并捡起那枝玫瑰,还没有说完“请等我一下”就跨出了电梯。她一定想把这枝玫瑰还给那位姑娘。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浪漫温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
但她没有想到,她的后脚刚刚迈出电梯,电梯内一位戴眼镜的女士“啪”的一下就把电梯给关上了,并且触动了上行按钮。“神经病!”女士似乎憋了一肚子的火气没有发泄干净,继续说,“真的,这个人我知道,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了,精神病人。”旁边一位中年男士点了点头:‘嗯,难怪我觉得她的行为不太正常。”
“真烦人,早就应该把她甩掉了。”另一个人接着说。
电梯内剩下的十余人恍然大悟。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
下列对于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篇“红色的郁金香正在灿烂地开放”等环境描写,主要起烘托人物形象的作用。
B.“她可能是位教师或幼儿园阿姨”一句意在讽剌部分素质低下的人民教师,绝非闲笔。
C.“电梯内的不少人只是表情严肃,并没有说什么”为后文埋下伏笔,暗含“大家”对“她”共同的不屑与奚落。
D.结尾处“大家觉得甩掉她真是太正常了”一语饱含了作者无尽的揶揄与讽剌,暗示了主题。

E、 小说巧妙地把故事的发生安排在一个小小的电梯里,以小见大地表现出“她”带病坚持为大家服务的崇高品质。
这篇小说主要是通过细节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请简要概括“她”的形象特点,并结合小说中典型的细节描写作简要分析。(不少于三点6分)
                                                                    
                                                                    
                                                                    
小说中写到“对于姑娘要看望的人,那肯定是一枝馨的玫瑰,可以疗伤的玫瑰”,作者安插这一情节有什么作用呢?
                                                                     
                                                                      
小说以“病人”为题,写了两种人——作为病人的“她”与作为健康人的“大家”。作者这样写,意图是什么?并联系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看法。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现代文阅读
淡 之 美李国文
淡,是一种至美的境界。
一位年轻的女孩子,在你眼前走过,虽是惊鸿一瞥,但她那淡淡的妆,更接近于本色和自然,好像春天早晨一股清新的风,就会给人留下一种纯净的感觉。如果浓装艳抹的话,除了这个女孩表面上的光丽之外,就不大会产生更多的有韵味的遐想来了。
淡比之浓,或许由于接近天然,似春雨,润地无声,容易被人接受。
苏东坡写西湖,曾经有一句“淡装浓抹总相宜”,但他这首诗所赞美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也是大自然的西湖。识得西湖的人,都知道只有在那早春时节,在那细雨、碧水、微风,柳枝、桨声、船影、淡雾、山岚之中的西湖,像一幅淡淡的水墨画,展现在你眼前的西湖,才是最美的西湖。
在中国画中,浓得化不开的工笔重彩,毫无疑义,是美。但在一张玉版宣上,寥寥数笔,便经营出一个意境,当然也是美。前者,统统呈现在你眼前,一览无余。后者,是一种省略的艺术,墨色有时淡得接近于无。可表面的无,并不等于观众眼中的无,作者心中的无,那大片大片的白,其实是给你留下的想象空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
一般说,浓到好处,不易;不过,淡而韵味犹存,似乎更难。
咖啡是浓的,从色泽到给中枢神经的兴奋作用,以强烈为主调。茶则是淡的了,尤其新摘的龙井,就更淡了。一杯在手,嫩蕊舒展,上下浮沉,水色微碧,近乎透明,那种感官的怡悦,心胸的熨贴,腋下似有风生的惬意,也非笔墨所能形容。所以,咖啡和茶,是无法加以比较的。但是,若我而言,宁可倾向于淡。强劲持久的兴奋,总是会产生负面效应。
人生,其实也是这个道理。浓是一种生存的方式。淡,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两者,因人而异,不能简单地以是或非来判断的。我呢,觉得淡一点,于身心似乎更有裨益。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只要有人存在于你的周围,你就会成坐标中的一个点,而这个点必然有着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于是,这就构成了家庭、邻里、单位、社会中的各式各样繁复的感情关系。你把你在这个坐标系上的点,看得浓一点,你的感情负担自然也就重;看得淡一点,你也许可以洒脱些、轻松些。譬如交朋友,好得像穿一条裤子,自然是够浓的了。“君子之交淡如水”,肯定是百分之百地淡了。不过,密如胶漆的朋友,反目成仇,又何其多呢?倒不如像水一样地淡然相处,无昵无隙,彼此更怡洽些。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
尤其落到自己头上,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
物质的欲望,固然是人的本能,占有和谋取,追求和获得,大概是与生俱来的。清教徒当然也无必要,但欲望膨胀到无限大,或争名于朝,争利于市,或欲壑难填,无有穷期;或不甘寂寞,生怕冷落,或欺世盗名,招摇过世。得则大欣喜,大快活,不得则大懊丧,大失落。其实,看得淡一点,可为而为之,不可为而不强为之的话,那么,得和失,成和败,就能够淡然处之,而免掉许多不必要的烦恼。
淡之美,某种程度近乎古人所说的禅,而那些禅偈中所展示的智慧,实际上是在追求这种淡之美的境界。
人生在世,求淡之美,得禅趣,不亦乐乎?(有删节)
(1)文章第二段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就全文看,本段内容有什么作用?
(1)
(2)

根据文意,“没画出来的,要比画出来的,更耐思索”一句的含义和作用是
答:


如何理解“一旦要一张什么自画像时,倒是宁可淡一点的好”这句话?
答:

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文中引用苏轼的诗句“淡装浓抹总相宜”意在说明,“浓”与“淡”各有千秋,只有相得益彰,才能发挥美的极致。
B.者认为,咖啡的浓香和龙井的清淡都能使人兴奋、惬意,但是二者无法比较,因为咖啡只能对人产生负面影响。
C.“太浓烈了,便有求全之毁,不虞之隙”一句,表述得简练生动,意思是说,这种友情要求十全十美,人与人之间亲密无间,不会形成矛盾。
D.者开篇便亮出自己的观点。围绕观点,先谈人形象的淡之美,再谈自然、艺术、人类生活的淡之美,最后谈人生追求的淡之美。内容上层层递进。

E.作者称道的“淡之美”是一种自然纯真的朴素之美。“人生在世,求淡之美,不亦乐乎?”这是作者的人生追求,更应是同道人的追求。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流感病毒可以随病禽的粪便和鼻腔分泌物排出而污染禽舍、笼具、垫料等。流感病毒对消毒剂及热比较敏感。对污染的禽舍进行消毒时,必须先用去污剂清洗以除去污物,再用氯酸钠溶液消毒,最后用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铁制笼具也可以采用火焰消毒。由于粪便中含病毒量很高,因此在处理时要特别注意。粪便和垫料应通过掩埋方法来处理,对处理粪便和垫料所使用的工具要用火碱水或其他消毒剂浸泡消毒。
禽流感病毒在外界环境中存活能力较差,只要消毒措施得当,容易杀灭。养禽生产实践中常用的消毒剂,如醛类、含氯消毒剂、碱类、酚类、氧化剂等均能杀死环境中的病毒,达到消毒目的。室内消毒后要敞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消除残余的气味。含氯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取决于有效氯的含量,含量越高,消毒能力越强,包括无机含氯消毒剂和有机含氯消毒剂。可用5%漂白粉溶液喷洒于动物圈舍、笼架、饲槽及车辆等进行消毒。次氯酸杀毒迅速且无残留物和气味,因此常用于食品厂、肉联厂设备和工作台面等物品的消毒。碱类制剂主要有氢氧化钠等,消毒用的氢氧化钠制剂大部分是含有94%氢氧化钠的粗制碱液,使用时常加热配成1%——2%的水溶液,用于对被病毒污染的鸡舍地面、墙壁、运动场和污物等的消毒。
禽类发生高致病性禽流感时,因发病急、发病和死亡率很高,目前尚无好的治疗办法。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预防,必须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养殖场要远离居民区、集贸市场、交通要道以及其他动物生产场所和相关设施等;不从疫区引进种蛋和种禽;对过往车辆以及场区周围的环境,孵化厅,孵化器,鸡舍笼具,工作人员的衣帽和鞋等要进行严格的消毒,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杜绝鸟类与家禽的接触;在养殖场中应专门设置供工作人员出入的通道,对工作人员及其常规防护用品进行可靠的清洗及消毒;严禁一切外来人员进入或参观动物养殖场区。一旦确诊为高致病性禽流感,应该立即对三公里以内的全部禽只扑杀、深埋,其污染物要做好无害化处理。在受高致病性禽流感威胁的地区,应该在当地兽医卫生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进行疫苗的免疫接种,定期进行血清学监测以保证疫苗的免疫预防效果确实可靠。
结合第一段的内容,下列不能印证“流感病毒对消毒剂及热比较敏感”的一项是()

A.对污染的禽舍进行消毒,用去污消毒剂及熏蒸的方法较好。
B.对污染的铁制笼具进行消毒,用火焰直接消毒效果较好。
C.对病禽粪便及垫料的处理,用掩埋的方式效果较好。
D.对消毒工具的消毒,用火碱水或其他消毒剂效果较好。

对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综合性预防措施,下列围绕“养殖场”进行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养殖场的选建要回避人群集中的区域并实行独立饲养。
B.养殖场使用本地的种蛋与种禽并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
C.养殖场的工作人员有出入的专道并进行由帽到鞋的消毒。
D.养殖场谢绝所有外来人员参观并杜绝与鸟类接触。

以下对文章相关内容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使用各种消毒剂要注意科学的配制,而且次数越多越好。
B.预防高致病性禽流感,应采用多层次的、立体的、全方位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C.高致病性禽流感一旦发生,对疫区三公里以内的全部禽只扑杀深埋,也是减少经济损失的做法。
D.高致病性禽流感一旦发生,受威胁的地区若不进行确实可靠的预防,就可能导致病情迅速蔓延。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水之经典
肖复兴
①世上丽水秀水晶莹之水清澈之水恢弘之水浩瀚之水,多得是。但在我看来,极富个性、最值得看的是这两处:都江堰和九寨沟。
②看都江堰的水,看的是强悍奔腾的水如何层层叠叠化为生命的涓涓细流。飞奔如兽、桀骜不驯的岷江水,经过都江堰,立刻将仰天长啸变为喃喃细吟,将浪涛如山变为珍珠四溢,将凶猛如火变为柔情万缕……出宝瓶口流入内江,立刻呈现一派水光潋滟的情景,让人叹为观止,看到水的柔劲、可塑和万难不屈、长流不懈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将绚烂归于平淡,将刚劲寓于柔顺,将一时融于永恒的生命。
③都江堰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天上流入人间,如何从神话流入现实,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哺育人类、灌溉庄园的生命。
④都江堰的水,是一种入世的现实的水。
⑤ 李冰的都江堰名垂千古,功劳在于他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看似浅显的道理。水的两重性,比之人的多重性,他认识得还要透彻深刻。他或许对付不了人类的多变纷纭的世界,一辈子只当个蜀中郡守;却能对付水,把疯狂的水引入现实,一直绵绵流淌了二千多年。花开花落不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
⑥去年秋天,我曾在成都看国际熊猫节开幕式的演出,演李冰父子治水一幕,满场旌旗飘扬、战鼓如雷,黄尘翻滚、刀光剑影,让李冰父子率领众人杀败龙王恶神,我实在不以为然。这种善恶之斗、人鬼之争的简单演绎,把李冰父子变成了神。其实,恰恰是李冰父子将水从不可治理不可理喻的神化为同芸芸众生一样的,在现实中浇灌着农田,在平凡土地上存活的生命。
⑦看九寨沟的水,看的是宁静、恬淡的水如何凝聚成生命的湖泊。镜海、长海、珍珠滩……每一个湖泊都是那样清澄透明、纤尘不染,让人如同看到教堂里洗礼用的圣洁露水,如同听到教堂里管风琴演奏的圣母颂,而不敢有丝毫杂念俗念;让人懂得并真正地看到人世间居然有纯洁美好真诚和透澈明净,就在这里远避尘嚣而静静地存在。
⑧那水几乎一动不动,任外面的世界如何纷繁变幻,将污染、噪音连同人心泛起的种种污浊的泡沫一起抛向天空和大地,它独自坚持着自己的贞操,不动丝毫涟漪,不染丝毫尘俗,将水底的虬枝沉木、水藻、水锦,将天上的薄云丽日、山岚清风,将身旁的雪峰幽谷、古树老藤……一一映在自己的怀中,映得那么明净、幽深、清冽。因为它的洗涤,所有这一切,都显得比本身还要清纯与洁净,如同脱胎换骨一般,玉洁冰清,重塑了自己一番。尘世沾惹的市俗庸俗,风骚矫情、浪声虚名、欲火利海……起码不敢在这里抖擞,而被这水洗却大半。⑨九寨沟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人间流向天上,如何从现实流向童话,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启迪人类、净化心灵的艺术。
⑩九寨沟的水,是一种出世的艺术的水。
⑾看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觉。在现实中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便会蹉跎生命,沉迷现实而背弃心灵、抛掷精神、亵渎纯洁,不懂得一点点现实永远不会给予,而只有艺术才能焕发和唤回的浪漫与童话的情怀,便会麻木了生命而只剩下一个蝉蜕一样的空壳。心,因缺少水的滋润,会成为一片荒芜的沙漠。在现实与艺术之间,在物质与精神之间,人总是矛盾着、跌撞着,顾此失彼而永远找不到连接两者之间的直线或弧线。大概这正是人类永远苦恼困惑的原因。而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分别给予人类一面镜子。
⑿我们谁也无法离开水,我们选择水,水也选择着我们,我们身旁喧嚣、嘈杂、泛滥的污泥,漂浮着的落叶,禁不住一阵风吹就会抖搂波纹的水太多了;要不就是人工制造的湖水、喷泉水、蒸馏水、矿泉水太多了;我们身旁浅吟低唱、矫揉造作、流行时尚、浮华奢靡的水太多了……都江堰和九寨沟,是那种旷世稀有属于我们生命核心与灵魂深处之水。他们才是我们的水之经典。
作者认为,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是“水之经典”,“经典”在这里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文中插叙国际熊猫艺术节开幕式演出的场景用意是什么,有何作用?
为什么说“都江堰的水,是一种入世的现实的水”,而“九寨沟的水,是一种出世的艺术的水”?
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分别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迪,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低碳经济
①按照气候组织的说法,中国已经领跑低碳经济。根据他们的报告,最能说明中国领跑低碳经济的行业当属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中国的风电装机在不到8年的时间里突破1千万千瓦,赶上印度,成为亚洲第一,预计到明年还将超越德国和西班牙,成为仅次于美国的“榜眼”。
②在此仅一周之前,中国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下称“电监会”)公开了一份中国的风电发展情况调研报告,这份报告在肯定中国风电发展成效的同时,毫不客气地指出了诸多问题。例如,中国的风电机组关键技术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与国外相比明显落后,仍局限于材料的选用和局部工艺改进,没有形成掌握风电整机总体设计方法的核心技术和人员队伍,变流器、轴承、变浆距等关键设备和技术主要依赖进口。此外,中国企业“组装”出的风机,产品质量和运行可靠性都存在问题,国产机组可利用率与国外同类机型的机组相比明显偏低。即使是气候组织,也指出中国企业与先进水平之间存在差距,中国风机制造的领头羊金风科技公司,研发费用“绝大部分用在了样机上,而样机成本的90%以上是零部件采购”。
③被气候组织视为中国低碳经济另一亮点的太阳能光伏发电产业,同样不容乐观。的确,以无锡尚德为代表的一批光伏企业,已经使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国。在2007年印尼巴厘岛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时任美国能源部助理部长的Alexander Karsner曾举出无锡尚德的例子,试图说明中国的低碳技术已经很先进,并以此怀疑中国要求发达国家转让先进低碳技术的合理性。但无锡尚德的成功并不意味着中国已经在光伏发电相关技术方面占据领跑地位。在光伏发电的上游,即多晶硅材料的生产中,中国企业也仍然需要从国外进口关键技术和设备。更有甚者,一些多晶硅企业将四氯化硅等有毒的副产品直接倾倒,带来了严重污染。
④过去几年中,风电和光伏的超高速的增长,重复建设,容易埋下祸根。以风电为例,由于缺乏电网发展规划的支持,很多地方的风电无法外送。在中国西北部的内蒙古自治区,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300多万千瓦,但其风电的送出方式至今未落实。电监会的调研报告还描述了一个令人痛心的现实:由于风能资源评估偏差、风电场布局不合理、设备选型不当等因素,中国风电场普遍经营困难,甚至出现亏损。
⑤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煤炭仍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那么,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开发清洁煤技术,理应成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重中之重。但是,与建设新的风电场相比,开发清洁煤技术要困难得多。此外,如何降低建筑、交通等行业的能耗,控制其温室气体排放,同样影响着中国低碳经济的未来。
⑥实际上,气候组织的报告对于中国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也有比较清醒的认识:“中国低碳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政策引导,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单纯依赖行政管理手段推动低碳经济发展将出现长期动力不足的情况。如果未来政策能更注重整体战略协调、更强调政策的可持续性和可执行性,鼓励技术研发和推广、推动市场化手段调节、促进商业模式和投融资方式创新,那么低碳市场将得到更快更稳的发展。”
下列各项中,对“中国风电发展的问题”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风电技术在核心技术、人员队伍和关键设备等方面,对进口依赖程度高。
B.中国企业“组装”出的风机可利用率与国外同类机型的机组相比明显偏低,说明国产机组产品质量和运行可靠性都问题大。
C.中国风机制造行业整体水平偏低,还停留在“组装”阶段。即使是金风科技公司这样的行业领先企业,也没有形成掌握风电整机总体设计方法的核心技术。
D.由于风能资源评估偏差、风电场布局不合理、设备选型不当等因素,中国风电场普遍经营困难并且出现亏损。

下列表述符合本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的风电装机在不到8年的时间里突破1千万千瓦,预计到明年还将超越德国和西班牙,这足以证明中国已经领跑低碳经济。
B.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光伏组件出口国,意味着中国已经在光伏发电相关技术方面占据领跑地位。
C.提高煤炭的利用效率,开发清洁煤技术,是当前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关键环节,任重而道远。
D.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完全取决于政策的引导,必将会出现长期动力不足的问题。要想赢得更好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市场、技术和资金等资源的优化。

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

A.中国的风电和多晶硅“大跃进”,让国外的相关企业和设备提供商成为了大赢家。
B.光伏发电的上游企业在生产中可能造成新的环境污染,因此不能把光伏发电作为新的清洁能源加以大力推广。
C.中国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着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就连多晶硅材料的生产中,中国企业也仍然面临同样的问题。
D.中国的常规能源利用还存在着能效低、污染重等问题,靠单纯地发展新能源,并不能解决现阶段能源利用上的诸多问题。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访2008奥运会奖牌主创设计师肖勇
天,是2008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日子。下午2:30,记者有幸在烟台见到了2008北京奥运会奖牌主创设计师——山东汉子肖勇。
记者:2008奥运会举世瞩目,能够设计奥运奖牌是一份非常光荣而有意义的工作。是怎样的机缘,让你有机会参与到这一工作中?
肖勇:作为年轻一代的设计师,我一直想着用设计来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前几年,我曾有机会到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参观,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尤其是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以后,我非常渴望有一天能够参与到相关工作中来。虽然我个人不是体育迷,但我对与运动相关的设计很感兴趣。可以说,我一直有这个准备。
记者:听说整个设计工作是由你和你的团队共同完成的,能否介绍一下当时的情况?
肖勇:是这样的,我是设计小组的组长、主创设计师,另有杭海、王沂蓬两位教授全程参与,先后有十几位学生参加。当时的工作很苦!2006年1月11日,我们的方案中标,整个团队立刻着手修改。因时间紧迫,限时3个月完成,24小时加班很正常。可以说很单调、枯燥。
记者:可不可以简单介绍一下,设计之初,你们拟订了怎样的一系列思路?
肖勇:我们尽可能屏除任何限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门类进行了地毯式挖掘,然后提出了100多套方案,分10多个方向进行梳理。第一次复选,我们的方案有多个入围前10名;第二次复选,我们有两个方案获得前3名,其中有一个最终胜出。总的来说,最终作品与我们的创意理念是吻合的。
我认为,设计奥运奖牌应该具有前瞻性和突破性,以此来体现中国精神、北京特色。因此,在最终的设计中,我们也没有过多采用繁复的造型和图案,而是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借此实现文化与奥运的沟通。
记者:对于这件作品,有官方评价称:“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选用玉作为奖牌,这个创意是如何产生的?
肖勇:玉的方案并不是一开始就想出来的。在设计之初,所有设计者心目当中对奖牌的属性和最后的结果是摸不透的。设计团队成员在中央美院图书馆找了馆藏的所有关于传统文化的资料,从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元素和有传统文化代表性的线索。前期共产生了以脸谱、丝绸、敦煌壁画、铜镜、长城等许多代表中国元素的100多套构思方案,然后进行提炼、筛选。在这个由繁入简、从广至精的过程中,玉的理念逐步清晰。
记者:本届奥运会奖牌与往届有什么不同?体现在哪里?
肖勇:我们希望能够赋予奖牌一种新的文化符号,能够展示中国的文化、思想,从创意上真正地创造出与往届很不相同的奖牌设计。最终的设计,我想大家也看到了,它是中西合璧的。在整体形态上,融合了圆形和北京奥运的标志,还有包装的方形也体现出天圆地方的形态认识,还有中国传统对于天、地、人,对于自然、对于人文、对于奥运精神的一种追求,同时也真正能够实现“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的完美理念。
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往往有多方面因素,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出肖勇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你是怎么理解官方评价肖勇的作品“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完美结合”?
肖勇设计的奖牌是怎么体现“个性”和“民族”的?请简要回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