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17所示的同一滑轮组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
钩码重/N |
钩码上升的距离/cm |
弹簧测力计的读数/N |
弹簧测力计上升的距离/cm |
机械效率 |
1 |
2 |
8 |
0.8 |
24 |
83.3% |
2 |
4 |
5 |
1.5 |
15 |
|
3 |
6 |
10 |
2.2 |
30 |
90.9% |
(1)在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2)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
(3)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在进行“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A: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B: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C: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D:可能与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明选用了物块甲和乙(甲和乙的体积相等但密度不同)、弹簧测力计、一杯水、一杯盐水、细绳等器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分析比较实验①⑤,可以知道甲浸没在水中时所受到的浮力是N;
(2)分析比较实验①④⑤,可以验证猜想是错误的;
(3)分析比较实验①⑤与②⑥,可以验证猜想是错误的;
(4)分析比较实验,可以验证猜想D是正确的。
(5)分析比较实验可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6)综合以上分析,得出最后的实验结论是: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
有关。
(7)在进行实验⑥⑦过程中,也运用了控制变量法,保持了不变,
进行探究、验证。
图甲是“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及实验现象。
(1)在图甲装置中,存在错误的是。
(2)纠正错误后继续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可知,水在沸腾前温度变化是(选填“均匀”或“不均匀”)的。
(3)根据图甲中气泡变化情况可以推知,此时水(选填“正在”或“将要”)沸腾;烧杯上方出现的“白气”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4)水沸腾过程中,要不断(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温度(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在“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的实验中,已连接的部分电路如图甲所示,图中电源电压恒定,小灯泡上只能看到“2.5V”字样。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所示实物电路连接完整。m
(2)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电流表有示数,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出现故障的原因可能是。
(3)故障排除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P到某处时,电压表示数为2V,为了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P向(填“A”或“B”)端滑动,直到电压表示数为V时,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额定功率为W。
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钩码,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 次数 |
钩码所受 重力G/N |
提升高度 h/m] |
拉力 F/N |
绳端移动 的距离s/m |
机械 效率 |
1 |
2 |
0.1 |
1.0 |
0.3 |
66.7% |
2 |
4 |
0.1 |
1.7 |
0.3 |
78.4% |
3 |
6 |
0.1 |
2.4 |
0.3 |
(1)在实验过程中,应沿竖直方向拉动弹簧测力计。
(2)在第3次测量中,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J,机械效率为。
(3)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同一滑轮组,提升钩码越重,机械效率越(填“高”或“低”)。
为了验证液体压强的特点,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装置,容器中间用隔板分成左右两部分,隔板下部有一圆孔用薄橡皮膜封闭。
(1)当橡皮膜两侧所受的压强不同时,橡皮膜的发生改变。
(2)当容器左右两侧分别加入深度不同的水,且左侧水面较低,会看到橡皮膜向(填“左”或“右”)侧凸出,说明液体压强与有关。
(3)当容器左右两侧分别加入深度相同的水和盐水时,会看到橡 皮膜向(填“左”或“右”)侧凸出,说明液体压强与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