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1)硝酸钾溶液中的溶质为 。
(2)20℃时,向100 g水中加入36 g氯化铵,充分溶解后得到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20℃时,向100 g水中加入50 g氯化钠,若使氯化钠完全溶解,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4)有一杯80℃的KNO3不饱和溶液(如图A,水为100 g),经过如下图的变化过程(在整个过程中水分的蒸发忽略不计)。
① C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 g。
② 有关三个烧杯中溶液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B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在变化过程中,溶解度一定发生改变
c.由60℃降温至50℃时溶液质量有可能减少
d.A到B的变化过程中,溶液中溶质质量没有发生改变
6分)老师用如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A装置集气瓶中装有体积比约为1:1的氮气和气体a的混合气体,注射器中装有足量的无色溶液b;B装置中盛有少量紫色石蕊溶液;C装置中盛有适量生锈的铁钉;D装置中盛有足量的稀硫酸。
(1)关闭活塞K1、K2,将注射器中的溶液b挤入瓶中,打开活塞K1,看到B中溶液进入A中后溶液变为蓝色,B中长导管脱离液面。
请回答:①若a气体是二氧化碳,则b是溶液。②若b是水,则气体a具有的性质有。
(2)保持K1开启状态,并打开K2,一段时间后关闭K2,整个过程中,观察到D中的现象是,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下图中五个实验分别用到水。请回答:(1)实验A中水作(填“溶剂”或“溶质”)。
(2)实验B中水的作用是防止集气瓶_______。
(3)实验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通过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中的体积可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结论。
(4)实验D中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
(5)实验E中的水作。
溶液在生命活动和生产、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生理盐水中的溶质是。
(2)在一定温度下,向质量均为50g的四份水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KNO3固体,搅拌至充分溶解(如有不溶解的KNO3,则过滤除去),得到溶液。加入KNO3的质量与得到相应
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①该温度下KNO3的溶解度是g。
②实验1、2、3、4配得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a、b、c、d,则它们的关系为
abcd(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3)向盛有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加入生石灰,溶液立即变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填字母)。
A.生石灰与水反应的生成物不再溶解 |
B.反应放热,溶液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 |
C.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 |
D.生石灰与水反应消耗水,溶剂减少,有溶质析出 |
(1)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下图是某同学构建的有关氧气的获取和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请根据该图回答有关问题。
①电解水是实现转化a的途径之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用转化c获得O2时,O2中会混有的少量杂质是。
③在自然界中,CO2转化为O2的主要途径是绿色植物的作用。
④转化f可用于实验室制取O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为了达到回收利用的目的,从含有金属镁、铁、铜的粉末状混合物中,分离得到铁和铜,并制备化工原料硫酸镁,其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金属A、B分别是。
②步骤Ⅱ中加入的试剂可以是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2)下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由此信息得出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_____;钠元素与氯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数不同。
(3)A、B、C、D表示4种物质,部分物质的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
请回答以下问题:
①A、B、C、D中属于单质的是(填化学式)。
②若一定质量的A和48 g的B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 C和27 g D,则A的化学式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