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束平行光线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传播方向如图甲所示,由图可知,此透镜的焦 距为________cm;当把烛焰放在此凸透镜左侧15cm处时,如图乙所示,则从该凸透镜右侧通过透镜可以看到一个________、放大的虚像(填:“正立”或“倒立”)。
甲 乙
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
⑴实验中如果将将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杯底,这样会使得测得的温度值_________(偏小/偏大),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A、B、C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_.
⑵点燃酒精灯后即开始计时,当水中有气泡上升时,每隔1min记录的水的温度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
…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温度/℃ |
… |
92 |
94 |
96 |
97 |
98 |
98 |
98 |
98 |
①水沸腾时大量气泡上升,如图a、b所示的是观察水沸腾实验中出现的两种情景,其中水沸腾时的情景为_________(a/b);
②利用表中数据,在乙图中描绘出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③由实验数据分析可知:水的沸点是_________℃,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_________(吸收/放出)热量,温度_________(升高/不变/降低).
⑶实验结束后,同学们相互交流时,发现各自测出的水的沸点大都不是100℃,可能原因是_________(写出一点);有人觉得得把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过长,为了节约课堂时间,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图所示,是锡的熔化和凝固的图象,根据图象回答:
(1)锡的熔点是_________℃,凝固点是_________℃.
(2)在BC段,锡处于_________态;在DE段,锡处于_________态.
(3)锡的熔化用了_________min,它熔化过程中要_________热,但温度_________.
(4)锡在10min到12min这段时间内要_________热.
如图所示,小明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将一块厚度为0.5厘米的玻璃板竖直架在水平台板上面,再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实验。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在观察到蜡烛A的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巧妙地解决了的问题。
(2)为了说明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应采取的具体操作步骤是,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3)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填“较亮”或“较暗”)环境进行。
(4)将蜡烛火焰向左倾斜,则它的像将向(填“左”或“右”或“后”或“前”)倾斜。
(5)小明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组数据:
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厘米) |
5.0 |
6.0 |
7.0 |
8.0 |
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厘米) |
4.5 |
5.5 |
6.5 |
7.5 |
然后得出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小于物体到玻璃板的距离的结论,你认为他的测量方法错误在于。
如图所示,把一可沿ON折叠的白色硬纸板放置在平面镜上,使一束光紧贴硬纸板射向镜面上的O点,在纸板上描出入射光线AO和反射光线OB,并测出反射角和入射角。改变光的入射角度,重复上述实验步骤。
(1)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A.光能否发生反射? | B.光线是否沿直线传播? |
C.光是否只能在镜面上反射? | D.反射光线的位置有什么规律? |
(2)硬纸板放在平面镜上时,要保持与镜面。
(3)将ON右侧纸板向后折,就看不到反射光线,这说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在。
(4)接下来,如果想探究光的反射光路是可逆的,请你简要说明做法。
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可能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画成了凝固图像如图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从第_______分钟开始凝固,凝固过程用了_______分钟。
(2)凝固点为________℃,实验验证了小明的猜想;盐水在凝固过程中要 (填“吸热”或“放热”)
(3)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_____ (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