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这样爱你 丁立梅
母亲坐在黄昏的阳台上,母亲的身影淹在一层夕照的金粉里,母亲在给我折叠晾干的衣裳。她是来我这里看病的,看手。她那双操劳一生的手,因患类风湿性关节炎,现已严重变形。我站在她身后看她,我听到她间或地叹一口气。母亲在叹什么呢?我不得而知。待她发现我在她身后,她的脸上立即现出谦卑的笑,梅啊,我有没有耽搁你做事?
自从来城里,母亲一直表现得惶恐不安,她觉得她是给我添麻烦了。处处小心着,生怕碰坏什么似的,对我家里的一切,她都心存了敬意,轻拿轻放,能不碰的,尽量不碰。我屡次跟她说,没关系的,这是你女儿家,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母亲只是笑笑。
那日,母亲帮我收拾房间,无意中碰翻一只水晶花瓶。我回家,母亲正守着一堆碎片独自垂泪,她自责地说,我老得不中用了,连打扫一下房间的事都做不好。我突然想起多年前,我还是个小小女孩时,打碎家里唯一值钱的东西—— 一只暖水瓶,我并不知害怕,告诉母亲,是风吹倒的。母亲把我上上下下检查了一遍,看我伤了没有,而后揪我的鼻子,说,还哄妈妈,哪里是风,是你这个小淘气。我笑了,母亲也笑了。现在,我真的想母亲这样告诉我,啊,是风吹倒的。尽管我一再安慰她没事的没事的,母亲还是为此自责了好些天。
送母亲去医院,排队等着看专家门诊。母亲显得很不安,不时问我一句,你要不要去上班?我告诉她,我请了假。轮到母亲看病了,母亲反复问医生的一句话是,她的手会不会废掉。医生严肃地说,说不准啊。母亲就有些凄然,她望着她的那双手,喃喃自语:怎么办呢?出了医院,母亲跟我叹着气说,梅啊,妈妈的手废了,怕是以后不能再给你种瓜吃了。我从小就喜欢吃地里长的瓜啊果的,母亲每年都会给我种许多。我无语。我真想母亲伸出手来,这样对我说,啊,妈妈病了,梅给我买好吃的。我小时病了,就是这样伸着手对着母亲的,我说,妈妈,梅病了,梅要吃好吃的。母亲就想尽办法给我做好吃的。有一次,母亲甚至卖了她珍爱的银耳环,给我买我想吃的鸭梨。
带母亲上街,给母亲买这个,母亲摇摇头,说不要。给母亲买那个,母亲又摇摇头,说不要。母亲是怕我花钱。我硬是给她买一套衣服,母亲宝贝似地捧着,感激地问,要很多钱吧?我想起小时候,我看中什么,总闹着母亲给我买,从不曾考虑过母亲是否有钱,我要得那么心安理得。母亲现在,却把我的给予,当作是恩赐。
街边一家商场在搞促销,搭了台子又唱又跳的,我站着看了一会儿。一回头,不见了母亲。我慌了,大字不识一个的母亲,如果离开我,她将怎样的惶恐?我不住地叫着妈,却见母亲站在不远处的一颗梧桐树下,正东张西望着。看见我,她一脸惭愧,说,妈眼神不好,怎么就找不到你了,你不会怪妈妈吧?突然有泪想落,我上前牵了母亲的手,像多年前,她牵着我的手一样,我不会再松开母亲的手。大街如潮的人群里,我们只是一对很寻常的母女。如果可以这样爱你,妈妈,让我做一回母亲,你做女儿,让我的付出天经地义,而你,可以坦然地接受。 (选自《读者•原创版》)请选择文中母女相处的四件事,用简洁的语文加以概括
文中画线句有何作用?
笑和泪是真情实感的流露,请回答下面两个问题。
(1)“母亲把我上上下下检查了一遍,看我伤了没有,而后揪着我的鼻子,说,还哄妈妈,哪里是风,是你这个小淘气。我笑了,母亲也笑了。”这句中两处“笑” 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2)第六段中“我”为什么“突然有泪想落”?
文章最后一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结合本文并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感受。
链接材料:你知道如今的孩子内心都在想什么吗?他们将一向管着自己的父母视为不共戴天的敌人,互相商量着如何让父母不好过。居然想出这样的方法来:寒冬里穿很少的衣服,吃很多的冷饮,冻到生病,让父母既花钱又担心,急死他们。我转述给别的母亲听,无一不冒冷汗。父母亲用心血辛苦养大的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这究竟是他们的过错,还是我们做家长的失败? (摘自一位家长的博客)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读诗
琦君
爸爸是个军人。幼年时,每回看他穿着笔挺的军装,腰佩银光闪闪的指挥刀,踩着"喀嚓、喀嚓"的马靴,威风凛凛地去司令部开会,我心里很害怕,生怕爸爸又要去打仗了。我对大我三岁的哥哥说:"爸爸为什么不穿长袍马褂呢?"
爸爸一穿上长袍马褂,就会坐轿子回家,在大厅停下来,笑容满面地从轿子里出来,牵起哥哥和我的手,到书房里唱诗给我们听,讲故事给我们听。
一讲起打仗的故事,我就半捂起耳朵,把头埋在爸爸怀里,眼睛瞄着哥哥。哥哥边听边表演:"'砰砰砰',孙传芳的兵倒下去了。"爸爸拍手大笑,我却跺脚喊:"不要'砰砰砰'地开枪嘛!我要爸爸讲白鹤聪明勇敢的故事给我听"。
"白鹤"是爸爸的坐骑白马,它英俊挺拔,一身雪白的毛,爸爸骑了它飞奔起来,像腾云驾雾一般,所以爸爸非常宠爱它,给它取名叫白鹤。
一提白鹤,哥哥当然高兴万分,马上背起爸爸教他的对子:"天半朱霞,云中白鹤;湖边青雀,陌上紫榴。"我不喜欢背对子,也没见过青雀和紫榴是什么样子。我喜欢听爸爸唱诗,也学着他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我偏着头想了一下,问爸爸:"床前明月怎么会像霜呢?屋子里怎么会下霜呢?"
爸爸摸摸我的头,笑嘻嘻地说:"屋子里会下霜,霜有时还会积在老人额角上呢。你看二叔婆额角上,不就有雪白的霜吗?"
哥哥抢着说:"我知道,那叫做鬓边霜,是比方老人家头发白了跟霜一样呀!"
爸爸听得好高兴,拍拍哥哥说:"你真聪明,我再教你们两句诗:'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他解释道:"风吹在老树上,发出沙沙的声音,就像下雨一般。月光照在沙洲上,把沙照得雪白一片,就像霜。但那不是真正的雨,真正的霜。所以诗人说是'睛天雨''夏夜霜'.你们说有趣不有趣?"
哥哥连连点头,深深领会的样子,我却听得像只呆头鹅。我说:"原来读诗像猜谜,好好玩啊!我长大以后,也要作谜语一样的诗给别人猜。"
爸爸却接着说:"作诗并不是作谜语,而是把眼里看到的,心里想的,用很美的文字写出来,却又不明白说穿,只让别人慢慢地去想,愈读愈想愈喜欢,这就是好诗了。"
我听不大懂,十岁的哥哥却比我能领会得多。他摇头晃脑地唱起来了。调子唱得跟爸爸的一模一样。
在我心眼里,哥哥是位天才。可惜他只活到十三岁就去世了。如果他能长大成人的话,一定是位大诗人呢!
光阴已经逝去了半个多世纪。爸爸和哥哥在天堂里,一定时常一同吟诗唱和,不会感到寂寞吧!
我是多么多么地想念他们啊!
(选自《琦君散文》)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析文中爸爸的形象。
(3)为什么说"在我心眼里,哥哥是位天才"?
(4)文中多处描写了"我"作为小女孩的可爱情态。仿照示例,从文中再找出一句,并作批注。
示例:
语句:我就半捂起耳朵,把头埋在爸爸怀里,眼睛瞄着哥哥。
批注:动作描写,"半捂""埋""瞄"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小女孩在爸爸跟前的可爱情态,很有画面感,好像那个可爱的小女孩就在眼前。
阅读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真正疯狂了的艺术家是徐渭,徐渭善诗、书、画、戏剧、军事。他胸怀奇才不得伸展,于是以诗书画来表现胸中"勃然不可磨灭之气",晚年渐成疯狂。他的内心愤郁和苦痛已经只有在强度的自虐中得到发泄。袁宏道说他:"晚年诗文益奇。"他的书法,字忽大忽小,忽草忽楷,笔触忽轻忽重,忽干忽湿,时时出人意料,故意的反秩序,反统一,反和谐。在"醉雨巫风"的笔致中显出fèn shì jí sú的情绪来。草书字之间,行之间,密密麻麻,幅面的空间选碍得全无盘桓呼吸的余地,行笔时线条扭曲盘结,liàng qiàng跌顿,是困兽张皇奔突觅不得出路的乱迹。笔画扭成泥坨、败絮,累成泪滴、血丝,内心的huáng huò与绝望都呈现在这里。 徐渭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节选自熊秉明《中国书法理论体系》)
(1)请给文段中加点字注音。
自 虐 盘 桓
(2)请根据拼音将汉字工整地书写在横线上。
fèn shì jí sú liàng qiàng huáng huò
(3)根据文意,下列书法作品是徐渭的一项是 。
(4)给文段中的面线句子加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徐渭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
B. |
徐渭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
C. |
徐渭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
D. |
徐渭言:"吾书第一,诗次之,文次之,画又次之。" |
阅读下面的语句,按要求作答。
在每一个红军驻地里都有一个少年先锋队"模范连",他们都是十二岁至十七岁(照外国算法实际是十一岁至十六岁)之间的少年,他们都来自中国各地,他们当中有许多人像这个小号手一样,熬过了从南方出发的长征的艰苦。
(摘自《红星照耀中国》第十篇"战争与和平")
上面语句中的"他们"被埃德加▪斯诺亲切地称为" "。孔子云:"勇者无惧。"请结合你对书中"他们"事迹的阅读体会,谈谈对"勇者"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焕发自省的力量
何聪
①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贤在修身养性、练达自身等方面,都十分重视自省的力量。唯有自省,人才会变得克己谨慎,不断反思审视自身的过失,真正去纠正错误、解决问题,避免小过失发展成大错误。很多人回首自己来路、盘点人生得失时感慨,正是自省精神让自己从歧途走向正路,从缺陷走向完善。在相当意义上说,自省精神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让自己减少失误、错误,实现自我净化提高的有力武器。
②"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度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说有沉沧,"危急时刻,人们往往会警题自己,反省自己的不足,补齐自身的短板。而在平常时候,人们则容易失去警觉,习惯于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判断是非,而不是检视自己有无不足,缺点和失误。当自省机制失去效力,几事责人而不自省,只我别人毛病,而不钱自己原因,位往会使小纠纷酿成大事故,正所谓:"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
③自省的力量,首先在子可以"立己",古人云"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极言自省是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方法。《世说新语》载,周处年少时面强气,为乡里所患,与蛟、虎并称为"三害"。乡人怂愚他打虎擒蛟,巴望两败俱伤,同归于尽。周处射虎杀三日,回来后得知人们以为他已死而皆相庆贺,始悟乡人患己之甚,乃"有自改意",由此弃愚从善,终为忠臣孝子。今天,我们讲自省,对思想、工作,生活点滴及细节予以检视,客观地看待自我,清醒地查我不足,其意义并非止于忏悔,而在于超越自我,促进自我认知、自我完善,不断唤醒善意良知,不断升华人格。
④自省的力量,还在于能够"达人","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桐城六尺巷这一古今佳话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凡事首先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付诸改正的行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事当前,我们首先反省自己的错误,对方多半就会有正向的反应,即便一时没有也报之以宽容,很多问题就会在无形中化解了。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每个人都能唤醒自省意识,焕发自省力量,就会形成向上向善的良性循环,重品行、讲道德、守规矩就会蔚然成风。
⑤善于自省的人富有人格魅力,善于自省的民族受到世人敬重。处身现代社会,以"吾三省吾身"的精神,反躬自省自身的规则意识、道德品行、言行举止,在自省中知敬畏、受警醒、明方向,我们就将在不断自我约束中实现自我完善,进而共同提升社会文明的水位。
选自2018年12月11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选文告诉我们的一个道理是 。(限30个字以内)
(2)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选文先提出观点,再分别论述观点,最后进行总结:这是总分总式结构。 |
B. |
第②段论述的重点是:人们危机时刻应反省自己的不足,补齐自身的短板。 |
C. |
选文引用周处自省改过的事例,论证自省可以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道理。 |
D. |
第⑤段总结焕发自省力量的意义:实现自我完善,进而共同提升社会文明水位。 |
(3)选文第②段和③④段调换位置是否影响文意的表达?请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4)第③段除举例论证外,还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雨天的狂欢
李成
①我的家乡在长江北岸,那里雨水较多,尤其是每年的梅雨季节,常常是连月不开。
②总是下雨,当然令人讨厌,尤其是我们这些顽皮的小孩子喜欢"闹野",一旦大雨倾盆,遍地泥泞,更不方便出去玩了,天地间阴阴惨惨,人又无所事事,心情自是很郁闷。 我把家里的几本文学杂质都翻烂了,没有新的读物进来,那可真是百无聊赖啊!互只好趴在窗户上看外面的行人如何撑着旧伞在雨中伶仃而行,或在泥泞里艰难跋涉;甚至一滑一跌,现出种种让人感到滑稽的怪象,也能开心一下,但稍久仍觉枯燥无趣。
③是不是雨天都这样单调苦闷呢?也不是的,也有许多开心的事儿只在雨天才有。比如夏天暴雨如注的当顷,我们会冒雨出去,把奔流的溪水拦起来,用泥巴建一个"水坝",还用瓦片做个闸门,水蓄积到一定时候提起闸来,看到一片"洪水"喷出老远,自是欢呼准跃。但最热闹乃至可称为"狂欢"的并不是在夏季,因为夏目村里人常常都很忙,无暇顾及玩乐尤其是集会﹣﹣﹣﹣而"狂欢"总是需要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才会有的。那么是什么时候呢?是寒冬或春初所谓"春寒料峭"的日子,田间农事已了,而天气已然或仍然寒冷,适合许多人聚集在一起取暖,欢乐地度过一天时光。
④这样的聚会一般是在村里的某间宽敞的公屋里进行。我们那间公屋是叫作"大厅"的,或许在旧时代正是某个"大户"的厅堂,实际上是聚居在一起的几家的过道,平时搁放一点杂物,一到下雨天,人们不自觉地走来闲谈,一开始或许只是几个妇女来此做针线,接着好热闹的孩子们来这里捉迷藏,追逐打闹,又有几个大人来寻孩子,便站下来袖手而观。于是人越聚越多,以致整个大厅里很快就挨挨挤挤,人群中不时爆发出响亮的笑声,从天井口直冲向云霄﹣﹣布满雨云的天空。
⑤这时候不知不觉形成这样的局面;许多大人站在一边"观场",而人丛中随时空出一块地儿便做了"舞台",孩子们登场展现种种身段和能耐。那便有点类似杂技表演了,有的做空中翻,咫尺之地,竟能原地接连翻出十几二十个跟斗,最后还能稳稳地站立;有的表演倒立,甚至倒着用手行走;有的几个人或一个人踢毽子,那自己扎的羽毛毽子漫天飞舞,让人眼花缭乱,却总是不会落地。最不济的也想表演跳高或"飞檐走壁",顺着根柱子爬到高处摸摸屋檐……总之是各尽其能,各施其技,以博得一声喝彩,一阵欢呼,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物,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孩子们便玩得更来劲了,花样也更多,即使玩失败了,或差点出险,人们惊喊一声,接下去再让别人上场就是了……欢声笑语不断,仿佛正在欢度某个盛大的节日。
⑥不知不觉,我们就长成大孩子了。当然不好意思再过分玩闹,不好意思总表演滑稽可笑的动作,但又还不够格跟大人站在一旁观望。我们成了边缘人,很有点无聊了。忽然有一天,有一个大孩子呼一声:我们换个地方玩吧!便从大厅里抽身出来,往村头上跑。越过村路,就是打谷场,跑进打谷场,斜插过去,就来到东头的几间队屋,这在冬天主要是生产队储藏农具的地方,哦,这是个好地方!
⑦门是简单地锁着的,我们很容易弄开就进去了,里面当然没有人,只有一屋子农具,一间堆得比较满,另两间空地多,正好做了新的游乐场。我们不想把在"大厅"上玩的那些一一搬演,想玩点新鲜的。这时,大孩子看着满地的农具,显然有了主意,便问:这些家伙什谁会使呀?有人说:我们开年就要拿它们种地干活了!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这个扶起一张犁,模拟着插入土地,推着向前;那个拖来禾桶,拿着掉了柄的大扫帚当稻穗在桶沿攒起来;又有人摇起风车,扇出巨风;还有人挥起木做扬谷,而我则和几个年龄小些的孩子趴到大水车上,踩着脚踏,车起水来……这一切仿佛都从未做过,多有趣呀,队屋里也腾起了一阵阵欢声笑语……
⑧这也可以说是一种狂欢,可是我们至多也就玩过两三次就不再玩了。因为我们毕竟长大了,属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即将正式展开,生活的重担已经在等着我们去挑起,我们自觉不自觉地都要告别童年的一切。冬去春来,伙伴当中就有人再也不去上学了,他们跟从父辈到田野上学做农活,追随的也是与先辈一样的人生。事实上,当初在大厅上参加狂欢"派对"的时候,就有几个大孩子从热闹场上抽身出去,坡上雨衣,戴上斗笠,消失在门外雨草中,帮父辈放水、护苗去了。雨天的狂欢,童年的狂欢,是多么短暂啊。
(有删改)
(1)雨天"我们"有哪些"开心的事儿"?请简要概括。
(2)你是否同意将选文第②段画线处删去?请说明理由。
(3)联系上下文,揣摩句中加点词表情达意的效果。
①而那些大人站在那里果然也看得兴致勃勃,频频点头,不时嬉笑,有时还加以指点议论。(一般什么情况下说"果然"?"果然"用在这里,流露出"孩子们"什么样的心理?)
②于是各个都不自觉地拿起农具操练起来。(为什么是"不自觉地"?你如何理解?)
(4)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标题中"狂欢"含义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