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天朝田亩制度》本着“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原则,将土地分为上、中、下三级九等,好坏搭配,按每家人口平均分配。还规定,妇女同男子一样可以分得土地,可以参加科举考试。
材料二:19世纪末人民群众的反洋教斗争迅速发展,终于汇集成席卷中国北部的大规模农民运动,清政府无力镇压,转而采取“抚而用之”的策略。
材料三:它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逐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不可低估的解放作用,此次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反映了近代中国的那些大事?
(2)材料一、材料二斗争的主要对象分别是谁?
(3)分别指出材料一、二和材料三所反映的运动失败的主观原因。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 中日邦交正常化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
材料二清初之儒,皆讲“致用”,所谓“经世之务”是也。(黄)宗羲以史学为根柢,故言之尤辨。其最有影响于近代思想者,则《明夷待访录》也。……此等论调,由今日观之,固甚普通甚肤浅,然在二百六七十年前,则真极大胆之创论也。故顾炎武见之而叹,谓“三代之治可复”?尔后此粱启超、谭嗣同辈倡民权共和之说,则将其书节钞印数万本,秘密散布,于晚清思想之骤变,极有力焉。
——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
材料三夫利用厚生,崇实际而薄虚玄,本吾国初民之俗;而今日之社会制度,人心思想,悉自周、汉两代而来……名教之所昭垂,人心之所祈向,无一不与社会现实背道而驰。倘不改弦而更张之,则国力将莫由昭苏,社会永无宁日。……物之不切于实用者,虽金玉圭璋,不如布粟粪土!若事之无利于个人或社会现实生活者,皆虚文也,诳人之事也。诳人之事,虽祖宗之所遗留,圣贤之所垂教,政府之所提倡,社会之所崇尚,皆一文不值也!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四湖南一位知识分子看到《时务报》后说:“昨日俞恪士送到报百份,阅之令人狂喜。……此报名贵已极,读书人无不喜阅”。连湖广总督张之洞都写信给年仅24岁的梁启超:“甚盼卓老(对梁启超的敬称)中秋前后来鄂一游,有要事要奉商,并捐助银元五百元。”1898年瓜分狂湖日甚,保国会也在全国各地展开活动,遍及北京、上海及各省会城市,“一举而十八行省人心皆兴起矣”,北京保国会举行了多次集会,每次到会人数都有几千人,而且以地主、官僚和知识分子为主,他们对社会舆论往往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苑书义《中国近代史新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以顾炎武为代表的一代知识分子有什么人生追求?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此等论调”指的是什么?阐述“此等论调”与“民权共和之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说明“改弦而更张”主要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指出陈独秀主张“改弦而更张”的原因。
(4)材料四表明当时中国出现了哪些社会现象?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明清以来中国知识分子(或士大夫)的优秀品质?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本小题9分
材料一 英国繁荣的经济以各种方式促进了英国的海外事业,使英国殖民者和商人胜过其竞争者。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18世纪,大英帝国已经成为一个密切协调的贸易团体:加拿大的小麦和木材,澳大利亚的羊毛,印度的棉花、黄麻和茶叶,以及西印度群岛的蔗糖,都主要是为英国市场生产的。从英国的角度看,印度正成为英国工业品的主要市场。
——[英]P·J·马歇尔主编《剑桥插图大英帝国史》
材料三 1851年英国举办首次世界博览会时,维多利亚女王就通过外交途径邀请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参展,但清政府并无兴趣,而在上海英商洋行任买办的徐荣村得知此事,立刻行动,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打包装船,紧急运往伦敦参展,并荣获优质奖牌。
——戴鞍钢《世博会与晚清江浙经济》
材料四 我要求你们问问你们的父母,请他们描述一下他们记忆里的国家是什么模样;他们会告诉你们那时的贫穷程度已超出了他们的想像;住的是茅屋,土地贫瘠……连人畜糊口都不能保证。
材料五 随着工业革命的起步,以乡村为中心的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解体,传统价值也开始被打破。无情的市场竞争和无穷的欲望,打破了悠闲和“社会照顾个人”的传统观念。到17、18世纪之交,经济繁荣所滋长的享乐主义,使无论国教或者清教都无法维持社会的伦理秩序。甚至宗教信仰本身也被怀疑。
工人的处境最糟:工业革命中心曼彻斯特浓烟滚滚,污水横流,方圆几英里草木不生。纺织厂女工每天干活12~16小时,平均寿命17岁。……工人居住在肮脏的棚户区和墙上流着水的地下室里,热病蔓延,贫困和缺乏教育使他们变得自暴自弃,愚昧粗野,酗酒成了唯一的精神安慰。在不到100万人口的伦敦,有小偷l万,妓女5万,白天乞丐成群,晚上则明火执仗地抢劫。
——黄正华《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请回答:
结合材料一、二回答,17、18世纪,英国“海外事业”的“竞争者”主要是哪些国家?“竞争”结果如何? (3分)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英国在这次博览会上有可能极力展示的产品主要有哪些?(至少举两例)。 (2分)
对于工业化,有人认为是福,有人认为是祸,根据材料四、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工业化的认识?(4分)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9分
在古希腊和罗马文明之后,基督教会统治了西方世界长达近千年,使人们的个人意识受到极大压制,为此,一些杰出人士不顾教会的迫害,在欧洲掀起了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带领人们迈进了理性时代。
请回答:
(1)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它们能够兴起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指导思想或核心思想是什么?
(3)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产生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4)在西方思想解放潮流影响下,近代中国出现了哪些思想解放潮流?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本小题13 分
材料一 西方国家实行的代议制,其核心是经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议会,它形式上是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由于各国政体不同,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所不同。
材料二 “为什么别的国家不采取这些法律(英国法律)呢?这是否在问为什么椰子在印度能成熟,而在罗马不会呢?”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
材料三 美国1787年宪法是迄今为止,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人类智慧和意志所创造出的最美妙的杰作。
材料四 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集会等自由;确立三权分立政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英、法、德、美四国的政体名称。并指出导致政体复杂局面的因素有哪些?
(2)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二中“在英国这些椰子不是从来就能成熟的”这句话的理解。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美国1787年宪法的相同点及进步之处。
(4)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就大多数国家而言,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哪些特点。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本小题 9 分
材料一 古代罗马人相信,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都享有为任何人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材料二 罗马《十二铜表法》规定:“树枝越界的,应修剪至离地十五尺,使树阴不至影响邻地;如树木因风吹倾斜于邻地,邻地所有人亦可诉诸处理;”“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
材料三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制定了解决各类债务纠纷时适应的条款,而且特别明晰地规定了契约的各种形式,以及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材料四 罗马法具有资本主义发展初期所需要的现成法律形式,是现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罗马法的复兴密不可分。自19世纪以来,欧洲大多数国家皆以罗马法为法制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如《法国民法典》《德国民法典》等。现在许多国家的陪审团制度、律师制度和某些诉讼原则均直接源于罗马法。
                    ——《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罗马法包含的基本原则。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十二铜表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说明“对债权的规定和解释是罗马法的一项重要内容”的原因。
(4)依据材料四,概括罗马法对后世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